潘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资料

潘濬(?-239)字承明,武陵汉寿(今湖南汉寿)人,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东吴势力的重臣,长期主管荆州事务,官至太常。

历史年表弱冠从宋仲子受学。一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修,濬按杀之,一郡震竦。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备入蜀,留典州事。

一吴书曰: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山阳王粲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为郡功曹。

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一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二权称尊号,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三迁太常。五溪蛮夷叛乱盘结,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一江表传曰: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着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呼其字曰:“承明,昔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帅;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此二人,卿荆国之先贤也,初虽见囚,后皆擢用,为楚名臣。卿独不然,未肯降意,将以孤异古人之量邪?”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一以咨之。武陵部从事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外白差督督万人往讨之。权不听,特召问濬,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伷。”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伷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者,伷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

二吴书曰:芮玄卒,濬并领玄兵,屯夏口。玄字文表,丹杨人。父祉,字宣嗣,从孙坚征伐有功,坚荐祉为九江太守,后转吴郡,所在有声。玄兄良,字文鸾,随孙策平定江东,策以为会稽东部都尉,卒,玄领良兵,拜奋武中郎将,以功封溧阳侯。权为子登拣择淑媛,群臣咸称玄父祉兄良并以德义文武显名三世,故遂娉玄女为妃焉。黄武五年卒,权甚愍惜之。

三江表传曰:权数射雉,濬谏权,权曰:“相与别后,时时蹔出耳,不复如往日之时也。”濬曰:“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濬出,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权由是自绝,不复射雉。

四吴书曰:骠骑将军步骘屯沤口,求召募诸郡以增兵。权以问濬,濬曰:“豪将在民闲,耗乱为害,加骘有名势,在所所媚,不可听也。”权从之。中郎将豫章徐宗,有名士也,尝到京师,与孔融交结,然儒生诞节,部曲宽纵,不奉节度,为众作殿,濬遂斩之。其奉法不惮私议,皆此类也。归义隐蕃,以口辩为豪杰所善,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

江表传曰:时濬姨兄零陵蒋琬为蜀大将军,或有闲濬于武陵太守卫旌者,云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旌以启权,权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旌表以示于濬,而召旌还,免官。

先是,濬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时校事吕壹操弄威柄,奏按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皆见禁止。黄门侍郎谢厷语次问壹:“顾公事何如?”壹答:“不能佳。”厷又问:“若此公免退,谁当代之?”壹未答厷,厷曰:“得无潘太常得之乎?”壹良久曰:“君语近之也。”厷谓曰:“潘太常常切齿于君,但道远无因耳。今日代顾公,恐明日便击君矣。”壹大惧,遂解散雍事。濬求朝,诣建业,欲尽辞极谏。至,闻太子登已数言之而不见从,濬乃大请百寮,欲因会手刃杀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壹密闻知,称疾不行。濬每进见,无不陈壹之奸险也。由此壹宠渐衰,后遂诛戮。权引咎责躬,因诮让大臣,语在权传。

赤乌二年,濬卒,子翥嗣。濬女配建昌侯孙虑。

一吴书曰:翥字文龙,拜骑都尉,后代领兵,早卒。翥弟秘,权以姊陈氏女妻之,调湘乡令。襄阳记曰:襄阳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公平,今之州都。秘过辞于温,问曰:“先君昔曰君侯当为州里议主,今果如其言,不审州里谁当复相代者?”温曰:“无过于君也。”后秘为尚书仆射,代温为公平,甚得州里之誉

生平早年事绩

潘濬二十一岁时师事于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山阳人王粲赏识,因而知名,不到三十岁就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濬审查处死,使得全郡震惊恐惧。后来担任湘乡县令,治理颇有名声。刘备统治荆州后,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入蜀后又将潘濬留下管理荆州事务。

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才下地拜谢,并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之后又升迁至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奋武中郎将芮玄死后统领他的军队,屯夏口,之后主要与陆逊屯驻武昌,管理荆州事务。

平定蛮夷

武陵从事樊伷,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派五千人就够了,孙权问为何轻视他,潘濬回答:“樊伷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孙权大笑,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伷。

孙权称帝后,官拜少府,进封刘阳侯,随后又担任太常,黄龙二年,率领五万人平定五溪蛮夷的叛乱。潘濬治军严明,斩杀、俘虏的敌军数以万计,是以五溪蛮夷衰弱,一方宁静。当时骠骑将军步骘屯沤口,请求招募诸郡以增加兵力。孙权问潘濬的意见,潘濬说:“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上步骘有名有势,是被身边的人谄媚,因此不可同意。”于是孙权听从潘濬的建议。

为官正直

孙权喜欢射雉,潘濬劝谏,孙权说:“上次与你相别后,就没有像以前那么常射雉了。”潘濬说:“天下未定,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射雉又不是什么要紧事。弦和弓坏了都能造成伤害,请您为臣停止这种行为。”接着就亲手将用雉鸡羽毛做的车盖弄坏,于是孙权就戒了射雉的喜好。

潘濬奉行法律而不畏他人议论,好像中郎将豫章人徐宗虽然是名士,但放纵部下,不奉节度,于是潘濬杀了他。潘濬亦观人于微,降臣隐蕃以辩才而令豪杰向他交好,潘濬之子潘翥也跟他结交,潘濬知道后,写信痛骂儿子一顿,当时的人都觉得潘濬莫名其妙,直到隐蕃图谋叛变被杀,众人才信服。

235年,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间谍谣传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武陵太守卫旌上表告诉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会做这种事。”并且免除卫旌的官位。

孙权宠信校事吕壹,吕壹为人刻薄,用法严酷,又操弄权势,潘濬与陆逊对于他的作为感到忧虑,说到伤心处还以泪洗面,甚至感到不安与恐惧。236年,吕壹弹劾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二人下狱。黄门侍郎谢厷问吕壹:“顾公的事如何?”吕壹回答:“情况不太可能好。”谢厷又问:“那么顾公被免职的话,谁会代替他?”吕壹没有回答,谢厷说:“会不会是潘太常?”吕壹过了良久才说:“你说的很有可能。”谢厷说:“潘太常恨你切齿,只是路远没机会而已。今天他一但接替顾公,恐怕明天就打击你。”吕壹大为害怕,于是顾雍的事便不了了之。之后潘濬请求朝见孙权,想要极力劝谏,到了之后听说太子孙登早就说过很多次但都不被接受,于是大规模宴请百官,打算在宴会中亲手杀死吕壹,可惜事迹败露,吕壹借口生病不去。潘濬只好趁着每次近见孙权的时候,大力陈述吕壹的奸险,因此吕壹受到的宠幸逐渐衰微,最后被诛杀。潘濬为人刚正不阿,甚至连有名声的人后代亦不予宽恕,重安县长陈留人舒燮因罪而下狱,潘濬想将他依法处置,经孙权堂侄孙邻劝解,潘濬才打消念头。

潘濬于赤乌二年(239年)逝世,由儿子潘翥继承爵位。

士为知己者死提起潘濬,读惯演义的人们就会想到那个性刚好酒、临敌卖主的家伙,而在三国志里,他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直臣。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汉寿人。弱冠时跟随宋仲子求习学问。潘濬为人聪慧,明察事理,应对问答机智有条理,山阳人王粲见到而特别重视他。因此知名,当郡里的功曹。

年纪不到三十岁,荆州牧刘表徵辟为部江夏从事。当时沙羡首长贪赃污秽不脩德行,潘濬诛杀他,全郡为之震竦。後来当湘乡县令,治绩十分有名。刘备领荆州,用潘濬当治中从事。刘备入蜀,留潘濬统典荆州事务。

孙权袭杀关羽,并吞荆州之土,将领官吏都归附,而独独潘濬称病不前往相见。孙权派遣人用车到潘家,连床带人搬来,潘濬伏面贴著床席不肯起身,涕泣交错纵横於脸庞,哀伤呜咽无法自制。孙权慰劳并与他谈话,呼他的字说:「承明,以前观丁父,是来自鄀国的俘虏,武王用以作为军帅;彭仲爽,是来自申国的俘虏,文王用以作为令尹。此二人,是你们荆国之地的先贤,起初虽然被囚禁,後来都被擢用,为楚国名臣。卿独独不然,不肯归降的意思,是认为孤和古人的度量有差异吗?」命令左右用手巾擦拭潘濬的脸孔,潘濬起身下地拜谢。

便用为治中,荆州诸军事都向潘濬谘询。武陵部从事樊由(由应有人字旁)诱导各蛮夷,图谋将武陵归於刘备,有人陈请差督统帅万人部队前往讨伐樊由。孙权不采用,特别召问潘濬,潘濬回答:「用五千士兵前往,便足以擒得樊由。」孙权说:「卿看轻他的理由

为何?」潘濬说:「樊由是南阳大姓,颇能卖弄唇舌,但其实连辩论的才能都没有。臣之所以知道的原因是,樊由以前曾为州里众人摆宴席,等到日中时分,还没有东西可吃,而十馀人自行起身离去,这也就是对於侏儒,只要看他身体的一部份,就能推想全身的道理。」孙权大笑而采纳他的话,便派遣潘濬率领五千士兵前往,果然斩樊由平定武陵。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拨给他兵马。

後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奋武中郎将溧阳侯芮玄去世,潘濬一并统领芮玄的兵马。孙权称帝号,拜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孙权数次射猎山雉,潘濬劝谏孙权,孙权说:「上次与你相别後,很少再去,没有像往日时候那样了。」潘濬说:「天下尚未平定,日理万机事务繁多,射猎山雉并非紧急重要的事,弦、弓突然坏掉,都会受伤,乞求特别为臣的缘故暂且搁置。」潘濬出来,见到射雉的弓箭仍在,便亲手弄坏它。孙权因此自己戒除,不再射雉。

後迁为太常。五溪蛮夷叛乱集结,孙权让潘濬假节,督导诸军讨伐他们。潘濬信赏必行,斩首以及生擒,数以万计,各个蛮族受到致命性创伤,从此衰弱,五溪地方归於宁静。

骠骑将军步骘屯兵沤口,请求招募各郡来增加兵员。孙权以此询问潘濬,潘濬说:「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上步骘有名气权势,是被人媚言所惑,不可以听从这个建议。」孙权依从潘濬的意见。

中郎将豫章人徐宗,是有名的士人,曾经到过京师,和孔融交往结友,然而他一个儒生,荒诞应有的节制,宽纵部曲(私自拥有的部队),不奉行节度,潘濬遂斩杀徐宗。潘濬奉行法治不忌惮他人私议的行为,都如同这类。

投降孙吴的隐蕃,以口辩之才为众豪杰所友善,潘濬之子潘翥也和他来往,还送他礼物。潘濬听闻大怒,写信责怪儿子说:「我受国家厚恩,志在以命报答,你们在都城,应当念及谦恭和顺,亲近贤者孺慕善人,为什麼和心思奸险的降虏隐蕃交往,用礼物馈赠他?在远方(武昌)听闻到此事,我内心震撼面颊发热,惆怅不安有十几天。信到後,马上到我的使者那里接受杖刑一百,催讨回送出去的礼

当时的人都认为潘濬太奇怪,而隐蕃果然图谋叛国被诛杀夷族,众人才归服潘濬。

潘濬的姨兄零陵人蒋琬为蜀汉大将军,有人对武陵太守卫旌密告潘濬,说潘濬派遣密使和蒋琬互通消息,有托身於蜀汉的意思。卫旌以此启告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作这种事的。」即刻封起卫旌所呈的表示於潘濬,而徵召卫旌回,免他的官。

先前,潘濬与陆逊都驻在武昌,共同掌管陪都事宜。潘濬还军後回复故职,当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自作威作福,潘濬和上大将军陆逊同心为国家感到忧虑,每谈论及此都痛苦而流涕。吕壹弹劾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都被禁止会见。黄门侍郎谢宏在闲聊中询问吕壹:「顾公的事情如何?」吕壹回答:「不乐观。」谢宏又问:「如果顾公被辞免罢退,谁会来代替他?」吕壹还没回答谢宏,谢宏说:「是不是潘太常来担任这个职务?」吕壹考虑良久後说:「你的话很接近事实(应该正如你所说)。」谢宏告诉吕壹说:「潘太常每每切齿痛恨你,只是由於武昌距离遥远没有办法行事罢了。今天来代替顾公,恐怕明天就击斩你了。」吕壹大为恐惧,遂化除顾庸的事。

潘濬请求回朝,前往建业,打算用尽辞语直言极谏。到达後,听闻太子孙登已经数次上言此事而不被采纳,潘濬便大宴百官,打算在席间亲手诛杀吕壹,再一死为自己独断的行为谢罪,同时抵命,为国家除去祸患。吕壹闻知密报,称有病不前往。

潘濬每次觐见,都痛陈吕壹的奸邪阴险。因为这样,吕壹的宠幸一步步的衰微,後来遂被查明而诛戮。孙权引咎责怪自己,因而向大

臣致歉。(小弟曾经在「绝对的权力~」一文中引用该篇诏书,「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

赤乌二年,潘濬去世。

站在蜀汉的立场,感觉有些可惜的是,由於关羽又和潘濬关系恶劣,所以蜀汉失去了这麼一位刚正不阿的一方将帅。站在潘濬的立场,我们也不禁为他感到一丝欣慰,他不但得到真正适合他的明主,而且,由於他在赤乌二年先陆逊而去世,才不致於看到老友在赤乌八年被孙权活活气死;我们真不知道如果性格正直的他,要是遭逢赤乌八年的事件会怎麼样。

潘濬,是一位在孙权心中的地位,与陆逊相等的大人物。

子女潘翥,潘濬之子,骑都尉,后代领兵。潘秘,潘翥之弟,官至尚书仆射,荆州大公平。 潘氏,潘濬之女,嫁给建昌侯孙虑。

评价陈寿:“潘濬公清割断,陆凯忠壮质直,皆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

步骘:“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

杨戏:“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潘濬陆凯传》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三国志‧吴书‧张昭等传》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三国志‧蜀书‧邓芝等传》

演义传记本为蜀臣,随关羽守荆州,于吕蒙袭取荆州时降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