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Dagu Kou

大沽口

Dagu Port

中国明、清海防要塞。位于今天津市东南50公里海河入海口处。西北距北京约170公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明永乐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筑墩设炮。清代置大沽协镇营,道光二十年(1840)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增建大沽南北炮台、炮位,置大炮30余尊,防兵2500人。咸丰八年(1858)清大臣僧格林沁统重兵驻扎津沽,督办防务,设防大沽,建炮台 5座,共置大炮64尊,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分号排列,并设防兵2.5万,筹建大沽水师,在水底植丛桩以御敌船。同治十年(1871)再次增添炮台、炮位,至此,炮台计有:大沽北岸、南岸、草头沽、石头缝、南滩等,共有大炮99尊,构成大沽要塞防御体系。1840~1937年,英、法、日等国军队7次入侵京津,其中5次由大沽登陆咸丰八年(1858)五月英法联军2000余人,舰船20余艘攻大沽,一部登陆,直逼天津,迫使清廷签订《天津条约》。咸丰九年七月,英法联军1500余人,舰船20余艘再次闯入大沽海口,炮轰炮台,派兵登岸。大沽守军击毁敌船多艘,击杀敌兵数百,敌军登陆失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八国联军2万余人、军舰30余艘攻大沽,入侵津京。由于清廷腐败,实行媚外政策,于次年签订《辛丑条约》,条件内容之一即全部拆毁大沽炮台。今大沽口东北已建成天津新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