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佬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地佬话是粤方言桂南系的次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音成分,特别是它的声调高达10个,比粤方言的标准音广州话9个声调还多,是全国各方言中声调最多的方言。现在地佬话主要存在于广西博白县。

地佬话的形成

地佬话在形成和发展中受到山川阻隔、西瓯骆越人、客家话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秦汉以来,中原汉人逐步南迁至博白。汉人进入博白后,一方面由于山川阻隔,与中原汉语越来越疏远,逐步脱离北方汉语发展的轨道,但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成分。另一方面,南移入博白的汉人,或聚群而居,或分散杂处,跟当地土著言语不通,风俗不同,但日久天长,互相往来,引起语言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最后通过民族融合、互相吸收,既继承和发展了古汉语,又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形成了本邑方言——地佬话。客家人南迁至博白后,地佬话又受到客家话的影响。

地佬话的来历

“地佬”一词仅在博白县一地存在,是当地新迁来的客家人对原住民(其实是比客家人先迁至此的汉人)的称呼,“佬”在当地客家话中为“人”的意思,“地佬话”即为“地佬”讲的话。同样,相对而言,客家话在当地则被称呼为“新民话”,“新民”即客家人。

地佬话的分布

现在,地佬话的分布地域,主要在博白县城和北部的博白、径口、浪平、双凤,西部的水鸣、永安、顿谷、那林、江宁,中部的亚山、旺茂和三滩部分地区等十多个乡镇。方圆六七十里,人口约六十万,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左右。

地佬话的现状

目前博白比较强势的语言是客家话。由于当地讲地佬话的人大多会讲客家话,而讲客家话的人基本听不懂地佬话,使得客家话成了当地的通用语言,地佬话的应用有逐步减少的趋势。若不采取措施,地佬话将成为一种濒危汉语方言。

著名的“地佬”

比较著名的讲地佬话的人有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其在巴黎留学的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研究的对象就是地佬话。博白地佬话也因此在语言学界中名扬天下。

名人评地佬话

博白籍的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广西大学教授秦似(王力的儿子)说:“谈到乡音,我们乡里讲的是一种土白话,跟玉林、北流、容县、陆川的土白话差不多,属于粤方言的分支。这种土白话保存了《广韵》(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韵书)的声调系统,至今仍有十个调数。”

博白、陆川两县广泛分布地佬话,属粤方言桂南系次方言。博白藉的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母语为“地佬话”(土白话),其在巴黎留学的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研究的对象就是地佬话。博白地佬话也因此在语言学界中名扬天下。

地佬话分布地域,主要在博白县城和北部的城厢、径口、浪平、双凤、绿珠;西部的水鸣、永安、大利、顿谷、那林、江宁;中部的亚山、旺茂和三滩部分地区等十多个乡镇。方圆六七十里,人口约五十六万,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左右。

陆川客家人占全县人口80万的70%,约56万人,属粤语地佬话的平乐马坡、沙坡、米场等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