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照片版权刘宝泉所有

1.刘宝泉

刘宝泉,1940年生,河北冀州人,国家高级舞台美术设计师。从小酷爱绘画,1957年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更名为北京艺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李瑞年先生,主修素描、色彩,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画人物、花鸟师从著名画家高冠华、俞致贞、陈缘督、吴静波等先生;国画山水师从著名山水画大师溥松窗、关松房、张安治、梁树年、白雪石等先生。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作品《高峡平湖》被选登在《北京文艺》当年十月号上。

毕业后刘宝泉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四十余年,他将国画山水的技法、理论运用于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上,在探索舞台美术民族化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并有多篇论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他将舞台美术特殊的“三维空间”处理方式,以及“景与人”关系的特殊要求,融会贯通于山水画创作中。所以他的山水画的空间处理非常成功,既有大气磅礴又不乏细致入微。

刘宝泉为人诚实憨厚,在半个多世纪的从艺道路上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山水画的笔墨变化最为丰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坚持临摹了大量的历代大师的经典大作,从范宽、郭熙、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北宗,到董源、巨然,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南宗,以至明清和当代名家。从临摹中吸取精华,深入学习、研究博大精深的传统技法,力求吃透古人,掌握传统神韵,并将习得的经典技法运用到平时的写生和创作之中,练就了深厚的笔墨功力,扎实的笔墨技法使他的作品既富有传统的意蕴,又不囿于门户的窠臼。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刘宝泉的艺术追求。他说:“不去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就画不出好东西,每当我一走入深山大川,心情就倍感舒畅,它使我得到灵感,得到力量,得到美的享受。”画如其人,笔墨扎实源于做人的严谨,生动和谐源于心灵感悟,他把自己习得的内外功有机地结合成了自然的心灵倾诉,所以他的绘画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邃,气象高远。

刘宝泉坚实的笔墨、严谨的构图以及精到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真山真水的宏伟气势,树木山林生动鲜活,每一山每一水都能使赏画人感动,仿佛身临其境,深受感染。他把南北景观的笔墨神韵糅合在一起,既有北宗的“坚实雄阔”,又有南宗的 “柔淡苍润”,表现出绵绵情意,古朴清新的独特风格。他创作的《高山流水》、《千岛之湖》、《海阔天空》最能代表他的风格和水平。画中之山多正面巍立,折落有势,峰峦浑厚,平远多峻,溪出深虚,水若有声,云烟翻滚,清旷超远,物态严凝,不资华饰,而一点一斫,无不精蕴,深得古风逸气。

“搜尽奇峰打草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践行的艺术创作道路。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了整个中国,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内蒙古大草原到岭南亚热带雨林,从一望无际的大漠到北京的古代建筑,他都倾尽心血去描写刻画。名山大川,农家院落,郊野小景在他的眼中也都充满着天然之美,成为他钟情的表现对象,成为他心灵与自然契合的纽带。不管是他的丈二巨幛《高山流水》、《郊野金秋》,还是《华山系列》、《九寨沟系列》、《海滨系列》、《长城系列》等小幅精品,不管是华山、泰山还是岭南风光,都有着真实的写生基础。所以才能构成空间深远,发人遐想,洋溢着灵性与活力的迷人画卷。

刘宝泉对自己的要求是人民大众喜爱、专家内行认可、作品雅俗共赏、成为一名人民艺术家。多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和国家级展览,其艺术风格和成就早已为画坛内外所熟知。出版有《刘宝泉山水画集》、《刘宝泉国画集》、《刘宝泉作品集》,作品被选入《二十世纪画苑掇英》、《美哉北京》、《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精品集》、《中国当代中青年画家精品集》、《白雪石师生画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北京会议中心、北戴河中管局等重要场所都藏有他的巨幅山水画,也受到华国锋、赵紫阳等老前辈和一些国外政要、友人的喜爱和收藏。作为山水画大师白雪石先生的高足,他是继白先生之后又一位擅长以漓江等湖光山色为表现对象的杰出的山水画家。

2.

刘宝泉

刘宝泉,字龙川,男,1940年出生。龙川书画院院长。主任编辑职称,1960年毕业于白城师范学院。擅长隶书,四体皆能,八法皆工。曾出版《新华字典钢笔字帖》、《名言绝句书法集》等著作。书法作品曾获《全国新闻界书法邀请展》二等奖、《全省老年书画展》金奖、《祖国颂国际书画大赛》特金奖等奖项一百余次。作品被收入《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和《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及《中华书画宝典》并在《环球世界》网站上发表及在各艺术网站上对接互动。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二、三届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楹联书法艺委会委员、白城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白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白城市少儿书画研究会名誉主席、白城市诗联学会名誉主席,2002年被市文联授予白城市《德艺双馨》书法家荣誉称号。

现任白城市老年大学书法专业教授,砚农书画培训中心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