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意义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但是市场的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商品交换还不发达的时代,市场仅仅是指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交换商品的场所,也就是买者和卖者于一定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但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和广泛,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市场交易不再限定于某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不仅是指具体的场所,而是指所有买者和卖者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与交易早期的市场是一种小商品市场,市场交易范围狭小,交易商品简单,主要限于生产者剩余的产品,买卖双方参加市场交易活动是完全自由的,价格自发地调节商品的供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交换关系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交易范围扩展到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交易内容扩展到所有可作为商品交换的资源,商品交换活动成为社会基本活动,市场形成由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组成的统一体,即市场体系。其中,商品市场处于基础的地位,其它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为商品市场服务的。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是所有资源的一般代表形式,资源的分配,首先表现为资金的分配,劳动力市场则是最能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场所。所以,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可称为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市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由下述几个部分组成。
(1)商品市场。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3)技术和信息市场。
我国市场体系的上述划分主要是从市场交易的内容来分类的。市场体系也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划分。如从市场交换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全国市场和区域市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从商品流通渠道来划分,可分为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小商品市场、专业市场、物资批发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整体性是指市场体系内部各类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某一分类市场发育不全,发展滞后,就会影响其它市场的发展,从而影响市场体系的整体效率。统一性是指各分类市场在国内各区域间是一个整体,不应存在行政分割与封闭状态。部门或地区对市场的分割,会缩小市场的规模,限制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大大降低市场的效率。开放性是指市场不仅要对国内开放,而且要对国外开放,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以达到更合理地配置国内资源和利用国际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