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鲍华Tyrone Power (1913~1958)美国电影演员。是30~4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他相貌英俊,为人善良,演技出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复员后力图从事拍摄严肃的影片,并经常从事舞台表演。1958年在马德里因心脏病猝死,时年45岁。他主演的影片有《古老的芝加哥》(1938)、《苏伊士》(1938)、《杰西·詹姆士》(1939)、《佐罗的标志》(1940)、《碧血黄沙》(1941)、《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愤怒之子》(1942)、《黑天鹅》(1942)等。

鲍华(1911—1964),乳名金桥,曾用名兆华、包华、雁玻、哲魂,笔名列昂。前山白石村人。幼随父旅居日本横滨。民国18年(1929)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被日本当局逮捕入狱,于翌年秋递解澳门。鲍与党失去联系,曾在港澳当过渔栏工、报贩。民国20年(1931)与党取得联系,和黄新英一起,在澳门创办濠江中学,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九·一八”事变后,鲍华以濠江中学为据点,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与陈少陵组织“救国会”。抗战爆发后,由中共澳门支部组建的“旅澳中国青年乡村服务团”返内地参加抗日宣传活动,鲍华来往于澳穗港间,负责服务团的后方工作,并于民国27年(1938)10月重新人党。广州沦陷后,鲍华与陈少陵带领部分旅澳服务团成员,加入广东税警总团政训大队,秘密建立中共地下支部,陈任书记,鲍任宣传委员(陈调三水后由鲍任书记),为四会地区抗日斗争的开展作出贡献。民国28年(1939)秋,鲍被中共西江特委错误地定为托派,遭到清洗,开除出党。但他并不因此而消沉,以抗日大义为重,与政工队员一起,组织救援队,奔赴前线作战。民国29年(1940)春,鲍华离开税警团,去乳源。在他建议与努力下创办乳源中学,鲍在该校执教。民国33年(1944),鲍华因反对国民党动员学生参加青年军被当局驱逐。抗战胜利后,乳源建立中共党组织,经北江特委审查,恢复鲍华的党组织关系。建国后,鲍华被任为北江公学副教育长,后改任韶关师范学校校长。1954年8月,鲍华又被错误地以“托派”和“自首叛党分子”的罪名开除出党。1964年4月在广州病逝。1981年9月获得平反,肯定其一生功绩,表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好干部。

鸡西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

男,汉族,1954年4月出生,籍贯黑龙江青岗,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民商法专业

现任鸡西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鸡西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

1970.12—1975.04 解放军空降兵第44师132团通讯报道员

1975.04—1977.07 肇东县公安局内保科科员

1977.07—1980.12 肇东县公安局秘书科秘书

1980.12—1982.04 肇东县公安局治安科科员

1982.04—1983.08 肇东市公安局前进派出所指导员

1983.08—1985.05 肇东市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长

1985.05—1986.04 肇东市公安局副科级侦察员

1986.04—1986.10 绥化行署公安局治安科副科级侦察员

1986.10—1988.05 绥化行署公安局研究室副主任

1988.05—1989.04 绥化行署公安局研究室主任

1989.04—1995.05 绥化行署公安局副局长

1995.05—2000.01 绥化行署公安局政委、党委副书记(正处级)

2000.01—2000.05 绥化行署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0.05—2004.02 绥化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4.02—2004.03 鸡西市副市级干部

2004.03—2007.02 鸡西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市级)

2007.02—鸡西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鸡西市公安局局长、党组书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