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概况
一、历史沿革与现状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
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5万余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
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科特色鲜明,农、工、理、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设有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药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社学院、中加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举办55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2万人,硕士研究生1200余人。
学校拥有青岛和莱阳两个校区,占地3337亩,校舍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72.5万册,国内外期刊10727种,电子图书108.6万册。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8人,副高级职称423,博士274人,硕士672,博士占25.2%,硕士以上的占87%。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博士生导师22人。
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2个研究所。设有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二、教学工作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面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151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重视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实践,近年来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省优秀实验技术教学成果奖8项;立项建设了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试点专业、4门省级试点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方面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近年来立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167个,有一批课件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并在全国高校推广应用。学校坚持严格教学管理,狠抓学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获得了用人单位较高评价。
三、科学研究“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48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05项,省部级课题380项。“十五”以来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2项。1978年以来学校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曾多次对学校克隆牛、仿生农药等科技成果给予报道。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校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农业挖掘机械、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业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四、社会服务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油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的世纪,学校根据大农业的发展态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创新社会服务模式。1999~2006年,学校向社会转让大型科技成果6项,合计转让金额2242万元,并以技术入股合作成立了两家高科技股份企业。在教育部2002年公布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学校列第34位。学校通过与涉农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与政府联合开展人才培训、举办科研对接会以及通过网络向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2004年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连续多次荣获“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不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与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韩国首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为代表的美、德、加、英、日、韩等17个国家的5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
七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及起迄年月 姓 名 职 务 任 期
莱阳农学院
(1978.4至今) 周学宝 党委书记 2004.6至今
李宝笃 校长 2004.6至今
于玄德 党委书记 1994.8-2004.6
周学宝 校长 1998.9-2004.6
周世浩 院长 1996.6-1998.9
王敏 院长 1994.1-1996.6
王新波 党委书记 1991.10-1994.8
李品愈 院长 1990.6-1994.1
许方 院长 1984.1-1990.6
翁国立 党委书记 1987.1-1990.5
周世浩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4.1-1986.12
王绍武 院长 1980.8-1984.1
王绍武 党委书记 1980.8-1983.12
李世峰 党委书记、院长 1978.4-1980.7
莱阳农业大学
(1976.5-1978.4) 李世峰 党委书记、校长 1976.6-1978.4
莱阳农校
(1963.9-1976.5) 李世峰 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1.1-1976.6
徐学善 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0.3-1971.1
刘恒顺 革委会主任 1967.3-1970.12
徐学善 总支书记、校长 1963.10-1967.1
莱阳农学院
(1958.9-1963.9)
倪江 党委书记 1961.9-1963.8
牟玉田 院长 1958.9-1963.8
徐宝永 党委书记 1958.9-1961.9
莱阳农校
(1951.6-1958.9) 杜庆 支部书记、校长 1954.1-1958.9
周文峰 支部书记、校长 1951.6-1954.1
(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资料来源:青岛农业大学[1])
七:校友风采孙政才:现任农业部部长
李登海: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张幸福:山东航空集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