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皙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皙[公皙,读音作gōngxī(ㄍㄨㄥㄒㄧ)]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齐公皙之后。”《中国姓氏大全》称:“春秋时齐国有公皙哀,为孔子弟子,乃公皙氏之始。”一作“公晰”。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公皙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炎帝神农氏第三十七代姜太公:字子牙,周武王封之营陵曰齐,第十五世姜小白,伯于诸侯又数世,而田和移其祚,盖立国七百余年后有公皙氏。

公皙氏出自姜姓齐国,为姜太公(姜尚、吕尚、齐太公)的后裔。后省文简化为公氏。

得姓始祖:公皙子。

公皙子字季次,又字季沈;春秋齐国人。著名春秋末年孔子弟子,七十二贤者之一。他清高自好,不愿意为权贵折腰,因而终生不仕。孔子对其“独行君子之德”特别叹赏,说:“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公皙氏一族以及该支简化姓氏的公氏一族,皆奉公皙子为得姓始祖。

二 历史名人:

公皙哀:(生卒年待考),字季次,又字季沈;齐国人。著名春秋末年孔子弟子,七十二贤者之一。

《史记·游侠列传》说他家境贫寒,“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但认真读书,不肯屈节事贵族,终生不仕。他的为世观点是“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因而不愿屈节做别人的家臣。

孔子对其“独行君子之德”特别叹赏,说:“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尝仕。”意思是说,天下的读书人大多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或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能独善其身,不曾出来作这种官。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其为“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赵恒加封其为“北海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改称其为“先贤公子”;清乾隆年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又改称其为“先贤公皙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