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任校长:马芯兰马芯兰自1977年开始,从教材、教法改革入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实验,探索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在数学思想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数学教改方法。三十几年来没让一位学生掉队,使每位学生德智体都得到全面发展。仅用四年时间在不加课时,不留家庭作业,不挑选学生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小学全部学习任务。各种测试均为优秀,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受到家长社会同行的赞誉。至今仍默默探索无私奉献着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丰富改革经验与此同时她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并有一批成为市区级骨干教师。他所在的学校也因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有特色,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社会及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表彰。
北京市从1984年开始推广马芯兰教学经验的实验,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滚动实验六轮。第一轮从1984年到1992年,全市有数百个教学班参加实验。第二轮从1988年到1994年,全市18个区县及燕山地区、北京铁路分局的230所小学,400余个教学班,近2万名学生参加了实验,有320位教师担任了数学班的教学工作。第三轮从1995年到今,已发展到5195(注:缺1年级数据)教学班,近20万学生参加实验班,4468名教师参加的大规模的实验。推广实验都是在市、区领导大力领导、支持下,由广大教师共同完成的。通过三十多年的探索,教改经验逐渐完善,对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认识也日趋完善,形成了以“网络构建”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现任校长:陈立华陈立华女士现已接替原校长马芯兰女士的职位,此前她是该校副校长。作为唯一的接班人,陈校长几年前就基本负责起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她是马校长衣钵的传承者和马校长事业的追随者,对马校长充满了敬意。“后马芯兰”时代的朝阳实验小学会毫无悬念地获得可持续发展。
校园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始建于 1956 年,是一所具近五十年历史的、不断焕发青春的现代化实验学校。学校前身为幸福村中心小学,更名为朝阳区实验小学后的第一任校长是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特级教师马芯兰,学校现任校长陈立华跟随马芯兰校长十余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学校以“敦品、励学、达才、成德”为校训。“专家治校、科研强校”的双翼,把全体师生引向了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广阔天地。欢乐、幸福是校园生活的主题。学校建有一流的舞蹈形体、书法美术等专业教室,建有天文演示厅、游泳馆、绿茵足球场等活动场地。网管中心 500 多个信息点使每间办公室、教室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为师生打开了瞭望世界、感受时代的窗口,联通了汲取最新最广阔知识的高速公路,彰显着朝阳区实验小学充满时代特色的校园魅力。
享誉全国的“马芯兰教学法”促进和带动各学科教育教学取得了优异成绩,科学、规范、现代化的流程管理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促进大批业务能手茁壮成长,有 40% 的中青年教师已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组成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独立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取得优秀成果,出版了《小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观察阅读与小学生作文》等教育专著,教师撰写近千篇学科论文荣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十一五”期间独立承担市、区科研立项课题 3 项,参加市哲办、市规划办重点科研项目 2 个,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建立对外交流友好关系,组织接待外国教育同行的参观、交流与互访活动,并与新疆库尔勒华山学校、内蒙扎赉特旗中心小学、张家口下东营小学等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项目,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提升了学校思想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以及各项工作管理的科技含量。校园短信通打开了家校往来的通路,滚动的液晶显示屏时刻展示着校园日新月异的变化;键盘上舞动的指尖传递着师生理想的追求和学业的精进,传递着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通的温馨……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朝阳劳动奖状、 朝阳区首届教育科研成果奖等荣誉称号, 《小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法》荣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