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赋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背景2007年8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贵州青年学者,著名诗词家刘长焕《贵阳赋》。之后《贵州商报》连续展开报道,一时间,在“中国避暑之都”,风景秀丽的林城贵阳掀起了一股辞赋讨论的狂潮。《光明日报》“百城赋”专栏中年龄最小的作者倍受全国及贵州学术界、文艺界关注。成千上万的读者纷纷要求《贵州商报》第二次转载《贵阳赋》,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专门组织省内文史专家、学者、文艺编辑等50余人于2007年8月29日召开了《贵阳赋》的学术研讨会。成为贵州文史馆建馆以来第一个为馆外人士文艺作品召开的高级别学术讨论会。显示出贵州文化界对人才的扶持与关注,显示了贵阳对外宣传的高度重视和学术话语的自信。贵州“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辉煌历史再一次被年轻的学者用行动唤醒。于是,黔中积聚了多年而不曾显山露水的人文潜力被引发,相继出现了大小赋作数十篇,风骚翰墨,蔚为大国,引领着古典文学的时代旗帜。

█流派描述刘长焕先生《贵阳赋》在海内引起轰动,尤其贵州学界的讨论对于贵州地域性辞赋创作队伍的形成,可谓导夫先路。贵州师范大学易闻晓教授随后的《海口赋》在国内辞赋界更是深得赋家心法,贵州大学王晓卫教授值贵州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撰《百年贵大赋》,萧锡义撰《遵义赋》、《毕节赋》、《安顺赋》、《铜仁赋》,何江的《清镇赋》等相继发表。刘长焕进一步推出《国酒茅台赋》、《黔茶赋》、《贵州辣椒赋》、《西部全羊赋》、《乌当赋》、《紫云风景赋》等大批力作。这些黔中辞赋作家的创作,为这一地域性的“黔中赋派”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应有的规模。一时间,国内辞赋界分明感受到西南已然形成了一个“学养深厚、朴茂典丽、生活气息勃郁而文气畅达流转”的辞赋队伍,于是黔中赋派形成且成果斐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