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字弘声,回族(1733—1823),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人。
据现存雍正二年八月谨序的吴钟氏宗族谱记载:吴钟氏家族,祖籍山西省,后迁居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于明朝宣德年问迁居沧州。后来.吴钟的太祖父吴师孟,于雍正二年迁居山东省庆云县后庄科村。吴钟父吴天顺,家业殷实,有耕地二顷。
吴钟逝世于道光三年(1823年),享年九十岁。如今,吴钟的墓在山东省庆云县后庄科村。
吴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痴迷武术。八岁入清真寺颂经习文,十五岁弃书习武。业经多师,汇通百家,以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采奇撷妙创成独绝之术,在套路编排上皆以“两仪桩”即“吴”字篆书像形为根式(两仪桩亦称八极架)八极拳门的套路动作,技击招数及其变化皆由“吴”字演变而出,这是八极拳命名冠以吴姓的重要标志。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吴钟公二十三岁,只身南游于福建晋江少林寺(孟村吴氏八极拳谱原记为“浙江少林寺”。经笔者考证,浙江并没有少林寺,有“晋江少林寺”,“浙”与“晋”在当地口音相似属笔误),技败众僧。一杆大枪三进三出少林寺,无一暗器著身,折服长老,震惊寺官,长老赠其锦镖一囊,镇寺官员惊叹“神枪”。此后,“神枪”吴钟名扬四海,与当时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单刀名家李章结为好友,并称“武林三杰”。
吴钟只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城,抚远大将军康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爱新觉罗·胤禵闻后,立召吴钟进京较艺。切磋中,二人以殳为器,殳端涂以白粉,以身著白粉者败。未战几合,胤禵眉间中粉而未觉,王疑为幻术,复涂面糊於殳端,再战,面糊再涂胤禵眉间,而仍未觉,胤禵折服遂拜师事。从此将吴钟留於恂勤郡王府执教,时称“南京到燕京大枪数吴钟”。但“八极拳”此时尚未定名,当时武林中对这样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带有回族特色的新兴门派更是只惊奇妙,难道门宗。故在史料中称其为“异术”。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吴钟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尽孝,并在吴氏家族中传武艺,时称“吴家拳”。当时族人中习练者很多,成名传人有三位,即其独生女吴荣、世孙吴钟毓、世曾孙吴溁(永)。
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0),吴溁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极拳”谱——《武术》,将“异术”(吴家拳)正式定名为“八极拳”,全称为《吴氏开门八极拳》。从此结束了八极拳“无名为异”的历史,标志著八极拳门创立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