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陶瓷釉彩装饰的一种。又名“褐斑加彩”、“青釉褐斑”。始于西晋晚期,流行于东晋、南北朝,并为以后的龙泉青瓷继承。用含铁较多的褐釉,整齐地排列或随意点有施过青釉的器物上,釉烧后,青釉上出现褐色

牙龈附着龈表面的桔皮样的点状凹陷,称点彩。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是健康牙龈的特征。牙龈疾病时点彩减少或消失,当牙龈恢复健康时,点彩又重新出现。

点彩,一种绘画技巧,一般认为是印象派画家修拉首创,采用此种技法的画家被称为点描派。画家韩湘宁采用此种技法作画。

创始人是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法国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点彩派(Pointillism)创始人之一,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点彩派技法作画 。是通过很多小点来造型。使画面产生一种闪烁的效果。但放远一看画面还是一个整体。

点彩派

在印象派所主张的色光原理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新画派,又称‘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有毕沙罗、修拉和西涅克。他们依照光谱中各种单色光组成万物色彩的原理,用单纯的原色色素的点子互相组合,在人的视网膜上还原为种种复杂的颜色。由于画面上充满了斑驳陆离的色点,因而称为点彩派。修拉所作《大碗岛公园星期日下午》一画,便是他用两年多时间精心组织色点而作成的一件油画,是点彩派技法最典型的代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