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医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市风光秀丽的玄武湖畔,原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旧址内。学院前身为1935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定址于南京市鼓楼区丁家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医学院迁至四川成都,与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合作教学,并于1939年设立牙科医院,时任院长为内科学教授戚寿南。1946年中央大学在南京复校上课,医学院仍设在丁家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也相应改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设基础医学部、治疗医学部和社会医学部,附设大学医院、牙症医院,蔡翘任院长。195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领导,医学院附设医院更名为解放军第84医院。195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9月第五军医大学迁往西安,与第四军医大学合并,留下部分教师及附属医院与三所军队医科学校组建成第六军医学校。1958年7月总后勤部将第六军医学校及附属医院移交铁道部,改建为南京铁道医学院。2000年4月14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东南大学,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改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院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学科、生命学科、生物与医学工程学科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育基地、医疗卫生服务基地和江苏省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创业中心。
东南大学医学院在丁家桥校区73年的办学历史中,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像潘铭紫、蔡翘、戚寿南先生等一批声名卓著的医学名家和教育家,就曾在这片土地上工作或学习过。改革开放以来,医学院为祖国培养了像贺林院士、杨焕明院士、黄钢、樊佳教授等大批优秀的高级医学人才,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
院系设置
学院名称 学系名称
基础医学院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生理与药理学系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护理学系
医学检验学系
公共卫生学院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医疗保险系
医学院专业设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首届招生时间
首届招生人数
学制
授予学位
100301
临床医学
1958年
180人
五年制
医学学士
100301
临床医学
2002年
30人
七年制
医学硕士
100303
医学影像
1990年
40人
五年制
医学学士
100304
医学检验
1996年
40人
五年制
医学学士
100701
护理学
2000年
60人
四年制
医学学士
100201
预防医学
1976年
40人
五年制
医学学士
1103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995年
30人
四年制
管理学学士
81801
生物工程
2004年
32人
四年制
工学学士
师资队伍
为保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重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数量、整体结构、学科布局、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进步明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面落实了学校制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起到支撑保障作用。
现有专任教师24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62.0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3.33%,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逐渐优化。形成了以“973” 课题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和国家“杰出青年”为首的优秀师资队伍
江苏省重点学科
遗传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功能成像与分子成像”重点实验室
[行政组织机构设置]:
医学院和附属中大医院所在地现称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设校区管理委员会和校区党委,下设校区党政办公室、后勤管理办公室、保卫办公室。学校各职能处室在校区相应设有教务办、科研办、学工办、研究生办、工会办、老干部办、分团委等办事机构,以及人事、财务等综合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