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编号:109P/Swift-Tuttle
英仙座流星雨(见图)起源于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cometP/Swift-Tuttle)。尽管这颗彗星距离地球很远,但彗星宽阔的彗尾确实与地球轨道相交。每年的7到8月间,我们就从其中穿过。细小的彗星尘埃以每小时132,000英里(212,000公里)的时速击中地球大气层。在这样的速度下,即使一丁点儿尘埃颗粒也会在碎裂瓦解时,能产生出鲜艳的光带,形成一颗流星。当地球穿过彗尾中尘埃最密集的部分时,流星雨也就达到了高潮。
自英仙座流星雨母彗星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于 1992 年十一月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更是大放异彩。在1991~1992 年间达到 ZHR 400 以上,1993 年也有 300,1994 年之后仍保持 120~160 的水准。
周期 120 年的斯威夫特-塔特尔 彗星,当地球经过彗星轨道附近时,重力将这些从彗核散布出来的尘埃、碎粒吸引至地球,以高速冲向大气层,摩擦燃烧后发出短暂的光芒,就是我们所见的流星。较大的流星体其尾迹可在夜空中持续数分钟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