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大白花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decorum Fr.
种别名 :大白花、羊角菜、白花菜、白豆花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达5m;小枝粗壮,无毛,幼枝初被白粉。叶簇生枝顶,;革质,长圆形或短长状卵形,无毛;叶柄长1—3cm,花序伞房状,直径20cm。花约10朵;花冠白色或带蔷薇色,漏斗状钟形;雄蕊基部被毛;花柱和子房密生腺体。蒴果长圆形,长4cm。
地理分布: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生 境:生灌丛中。
毒 性:花和叶有毒。花在四川和云南一些地区是一种可供食用的野菜,但往往因酶渍或漂洗煮沸除毒不够及食用过量而致中毒。人中毒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视觉模糊、头晕、四肢发麻、呼吸困难、心悸、心律过缓和血压降低[98]。牛和羊在春、冬两季迫于饥饿而采食其叶发生中毒。轻者食欲减少、呛咳、精神萎靡;重者结膜充血、呼吸急促、流涎、四肢无力、步态蹒跚、心悸;严重者极度狂燥,而后持久抑制、呼吸困难,因窒息而死亡[99]。小鼠腹腔注射叶氯仿或甲醇提取物20mg/kg,先兴奋,后转为安静、四肢无力、翻正反射消失,1—2小时内恢复正常。剂量大于50mg/kg则兴奋、高步态跳动、严重呼吸抑制、流涎至惊厥死亡。狗静脉注射叶的氯仿提取物0,1—1.0mg/kg,出现呕吐、活动减少、四肢外展、共济失调以及瘫痪[A-25]。
化学成分:从叶中分出两种有毒成分:大白花结晶I(C~H3406,mp173—174.5℃)和大白花结晶Ⅱ(C20H30O6,mp257—258℃)。
化学成分:大白花结晶I对小鼠腹腔注射2mg/kg,出现兴奋和惊厥。结晶Ⅱ对鼻粘膜有强刺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LD50是1.05mg/kg,翻正反射消失的ED50是0.54mg/kg。中毒症状有高步态、弓背、伸头、反应敏感、惊厥。狗中毒症状为流涎、频繁呕吐和排便;呼吸抑制、心跳不规则,静脉注射的MLD0.12mg/kg,在0.05mg/kq时即可见运动失调和瘫痪,持续3小时以上。另外。结晶Ⅱ有较强降压作用.大鼠静脉注射0.001—0.1mg/kg,1—2分钟后血压立即降至最低值,持续15分钟后回升至正常。它能减小戊巴比妥钠的阈下剂量,而对睡眠时间无明显延长,也无对抗土的宁惊厥或抗戊四氮的作用[A-25]。
毒 理:从叶中分出两种有毒成分:大白花结晶I(C~H3406,mp173—174.5℃)和大白花结晶Ⅱ(C20H30O6,mp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