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作品名称】天净沙·夏
【创作年代】元
【作者姓名】白朴
【作品体裁】曲
原文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赏析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
整首曲没有我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全用白描,简洁、清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
曲牌名

《钦定词谱》“天净沙”录:
天净沙
《太平乐府》注:越调。无名氏词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又名《塞上秋》。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四平韵、一叶韵
乔吉
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胧。薄幸虽来梦中。争如无梦,那时真个相逢。
此亦元人小令。第四句叶一仄韵。《老学丛谭》有无名氏词二首,正与此同。谱内可平可仄,即参後词。
又一体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词第三、四句,俱叶仄韵。按,孟昉词十二首,其十首俱与此同。惟一首起句〔七十二候环催〕,七字、十字俱仄声。又一首,第四句〔风高露下〕。风字平声,露字仄声。
【格式】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仄,
△平△仄平平。(“△” 为可平可仄。)[1]
作者简介汉族,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2]代表剧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天净沙·春》 《天净沙·夏》 《天净沙·秋》 《天净沙·冬》都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