缗[缗、愍,读音作hūn(ㄏㄨㄣ),亦可读作mín(ㄇㄧㄣ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时期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缗,为古代邑名(今山东金乡)。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学者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而中国大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夏朝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少昊之裔的封地在缗,建缗侯国,其后裔子孙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有缗氏。
据史籍《汉书·地理志》记载,有缗氏部族活动在今天的山东省金乡县的位置。有缗氏部族与夏王朝国君世有联姻关系。夏朝早期的国君相,其夫人后缗就来自有仍(缗)氏。据史籍《左传》记载,夏朝太康失位后,后缗的儿子少康最终复兴夏朝,可见有缗氏战功赫赫。这种联姻关系世代相传。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中记载,夏桀曾以武力攻击有缗氏,灭之。
在夏朝末期即公元前十六世纪,发生了著名的“桀攻有缗氏之战”。夏桀荒淫无度,残暴异常,致使人民怨声载道,诸侯时有反叛。夏桀为炫耀权力,命诸侯在有仍氏国(今山东济宁)盟会。当年的有缗氏是夏朝东部较大的诸侯国,一向不满夏桀的残暴统治。因此其国君有缗氏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由于大扫夏桀的面子,夏桀便征调了大批军队进攻有缗氏,经过激烈战斗,终将缗侯国击败。
缗侯国国君有缗氏狡猾地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好色的夏桀十分高兴,收纳了这两名美女,因此放过了有缗氏,并将正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之。妹喜因此十分不满。据史书记载,缗侯国被夏桀攻灭后,有缗氏举族携夏室礼器西逃至岷山一带,汇合了少昊部旧时前往西方(今四川地区)的一支(包括鲧族的一部)。夏桀曾率军追随而至,但并没有击败他们。
此战之后,夏军自身也遭受重大损失,国力大减。夏朝东南一带(今河南)的子姓商国国君汤,在名臣伊尹建议下,乘机与妹喜交结,进而离间夏王朝上下,然后发兵讨之,终使大禹创建的夏朝灭亡,共传十三代,十六王。
有缗氏的后裔以省文简化称自己的姓氏,即缗氏,读音为呼昆切,即读作hūn(ㄏㄨㄣ),为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之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周襄王姬郑十五年(鲁僖公姬申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夏五月,宋襄公(子兹甫)卒,伤于泓故也。”
缗,为宋国之邑,在当时的平昌邑县东南东缗城(今山东巨野),而非今吉林省吉林市的昌邑。
在典籍《国语》中贾连注:“有仍(缗)之姓,济南族。”该支缗氏是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读音为弭尽切,即读作mín(ㄇㄧㄣˊ),与夏朝之有缗氏非同源。
第三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缗公,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周武王伐纣,纣王羞而自焚。商臣微子启没有再抵抗,而是抬着纣王的棺材到周武王军前乞降。
周王朝建立以后,按氏族的亲疏和功劳的大小“受民受疆土”。为达到“以商治商”的目的,周武王接受其弟弟周公旦的建议,封纣王的独生子武庚为商侯,留守商都。后来武庚举兵反周,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之后将殷商顽民迁到成周(今河南洛阳),并把商王朝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改封给微子启,建立诸侯国,国号“宋”。
周庄王姬佗六年(公元前691年),宋国传位至第五任君主子共,即宋缗公。到宋缗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国在攻打鲁国时,宋军猛将南宫万被鲁国俘虏,后来经过请求,鲁国才把南宫万放回宋国。
次年(公元前681年)秋季,宋缗公带南宫万外出打猎,因博戏(一种赌输赢的游戏)而发生争吵,宋缗公恼羞成怒,用侮辱性语言嘲讽南宫万说:“始吾敬若;今若,鲁虏也(我起先很敬重你,而今嘛,你不过就是一个鲁国的俘虏罢了)。”
受此侮辱,南宫万乃借着酒劲,奋力击杀宋缗公于蒙泽(今河南商丘),然后逃奔陈国。宋国人用金钱贿赂陈国国君,陈国遂使妇人与南宫万饮酒,待南宫万醉了,以皮革裹之紧缚后归宋。后来,宋国人乱刀相向,把南宫万剁成了肉酱。
南宫之死,实不能忍被俘之辱,而宋缗公之亡,则为祸从口出。
宋缗公死后,依殷商之“传弟不传子”祖制,君位传给了其弟子熙,是为宋炀公。这就引起宋缗公次子鲋祀的不服,公子鲋祀便发动政变,杀了叔叔宋炀公,拥戴其兄(宋缗公的长子弗父何)为国君。而弗父何避不接受,鲋祀没办法,便自立为宋厉公。
公子弗父何的庶支后代,以及宋厉公的庶支后裔中,都有以祖父宋缗公的谥号“缗”为姓氏者,取其“盛”之意,称缗氏,读音为mín(ㄇㄧㄣˊ)。
二.郡望:
平昌郡: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国(约公元前五世纪),将顿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顿邱,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一带地区。
高平郡:原为汉朝时期的高平县(今宁夏固原)。晋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将汉朝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辖七县,统辖范围包括今山东巨野、金乡、嘉祥、兖州、鱼台、邹城等地。两汉、十六国、北魏诸时期均有高平县。北周时期改高平县为平高郡(今宁夏固原)。汉朝时期曾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时期在高平县一带设军镇,置郡,皆称高平。
金乡县:金乡县位于鲁西南平原腹地,地处黄河平原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氏族社会,金乡地区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夏商时代为有缗国。春秋战国时气为宋国之缗邑,秦朝统一后设东缗县,境内为东缗、昌邑、爰戚三县,属砀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更名为金乡县至今。金乡养育了许许多多古今名人,其中有汉朝初期的名将彭越,重情谊守信誉而名闻天下的范式,魏、晋时期的哲学大师王弼,东晋时期的思想家张湛,南朝宋国的大将檀道济,唐宪宗时期的刑部尚书郗士美,元朝中期的右丞马绍,清朝时期的儒将周一德。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金乡留书“壮观”二字。公元1947年,刘邓率中原野战军在此展开著名的鲁西南战役,拉开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序幕。金乡还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英雄王杰的家乡。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金乡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文物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全县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六处,旅游风景区点四处,如唐朝时期的文峰塔、明朝时期的奎星楼等;主要历史文物有李白墨宝“壮观”碑、战国古剑、秦汉古币、西汉“禳盗刻石”、汉像画石、明王铎巨幅中堂等。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是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