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七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男,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翻译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及其实践和英美文学。

1950年生,重庆人。197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1985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获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9年至1990年赴美国东门诺大学、戈申学院讲学进修。1999年至2000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文学系访学。曾任教育部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学考试委员会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翻译学会会长。长期从事英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在英美文学、翻译和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方面有较深入研究。曾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次,重庆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三次。

著作:

1、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

2、 《当代英国翻译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 《在美国》(译著),苏珊·桑塔格著,译林出版社,2003

4、《胡适诗歌翻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

5、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rview with Dr. Eugene Nida. 《外国语》,2000年第3期。

6、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年第5期。

7、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

8、硬币的另一面——胡适诗歌翻译转型中的主体性,《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

9、论胡适诗歌翻译的转型,《中国翻译》,2003年第5期。

10、庞德与胡适——翻译策略的文化思考,《外国语》,2003年第6期。

11、译者意图与文本功能的转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2、秘密的分享者——论庞德与胡适的诗歌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13、胡适诗歌翻译与传播媒介,《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3期。

14、多元系统,《外国文学》,2004年第4期。

15、论马君武译《哀希腊歌》中的“讹”,《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

16、梁启超与《哀希腊》的本土化,《外语研究》,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