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说法:
每年6月份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计算公式:
((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X 100%
一、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不通过学校办理手续,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毕业生应持有用人单位接收函或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单位就业。
4、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回来源地区,由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安排就业(其他类型的本专科毕业生回省二次就业不计入此列)。
5、毕业生自主创业(应有毕业生的书面申请,同时不参加回省二次就业)。请将单位性质字段填为“75”。
6、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已参加复试)。
7、毕业生出国学习及出国工作。
二、毕业生中未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毕业时未落实具体就业单位。
2、申请不参加就业
广东调整就业率统计方法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厅特地就一些规定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考取研究生和专升本(包括成人高校本科)以及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将统计在已就业人数内。同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都按已就业人数进行统计:在非生源地已有就业单位的(不解决户口)毕业生;在生源地已落实就业单位的(不解决人事档案关系)毕业生;在学校办理档案托管手续的,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指不解决户口或者人事档案关系);跨生源地到就业主管部门报到的高校毕业生(包括跨省、市、县);按政策回生源地就业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师范专科毕业生,按具体落实情况统计;定向生、委培生及享受专项奖学金的毕业生按已就业人数统计。
据介绍,今年的高校就业率将分两次进行统计,即“一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一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6月30日,七月初签发毕业生报到证后,将进行“一次就业率”的统计,结果不对社会公布;而“总体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为12月10日,并对社会发布。就业率将以高校通过网上报送的就业信息为依据。
广东省去年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信息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有就业统计方法不科学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认为,“就业率”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因为一般学生毕业后除了到某一用人单位就业外,还有继续深造、出国留学以及自主创业等多种选择,因此,把它叫做“毕业去向落实率”或许更准确些。即便是在选择就业的这部分毕业生里面,没有拿到派遣证或就业协议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今年北大有12名学生被通用电气录用,但由于没有争取到北京户口,学校也无法向学生发放派遣证。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要派遣证,而学校在统计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时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旦离校,主动汇报的极少。
提高就业率的几种方法
1、在学生受教育阶段重点培养些实用的技能
2、积极进行就业指导
3、努力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中国城市就业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全球:转型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最高,发达国家城市稍弱,落后地区较低;中国:就业率总体靠前,个别较为落后。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泉州、深圳、惠州、威海、北京、东莞、珠海、温州、潍坊和广州依次排在全球第5、9、10、11、14、17、22、26、28和2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