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看到别人的出价,从而调整自己的评价,叫做“公共价值效应”,因为别人的出价的基础是别人的评价,价值说的就是评价。密封拍卖因为看不到别人的出价,就没有公共价值效应。
假设拍卖参与人独立地作出自己对拍卖品的评价,不受他人的出价的影响。这个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呢?依我看,这在密封第二价格拍卖中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参与人背对背自个冷 静地书面出价。但是英国式拍卖是“现场竞争拍卖”,竞争的气氛对参与人出价带来影响,因为人非草木,不是只会计算的机器。索斯比拍卖行和克里斯蒂拍卖行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拍卖古董和艺术品,就是想利用竞争气氛搏得比较高的成交价格。
的确,在英国式的拍卖中每个参与人都可以观察到整个拍卖的过程。看着竞相开出越来越高的价格,参与人的心理难免受到影响。他们可能想,“竞争这么激烈,是否我原来对拍卖品的评价太低了呢?”从而在出价上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