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优1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西农优1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6

选育单位:西南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亲本来源:金32A×缙恢10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1天。株型适中,后期转色一般,每亩有效穗数17.6万,株高112.4厘米,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64.5粒,结实率76.3%,千粒重28.4克。抗性:穗瘟病平均6.3级,最高7级,抗性频率35.7%。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0%,长宽比3.0,垩白粒率38%,垩白度4.7%,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5%(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03.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7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7%。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早栽,每亩栽插1.2~1.5万穴,每穴栽2粒谷苗。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13公斤,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适当追施穗肥。科学管水。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794号)

备注:

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