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梵志 唐代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王梵志》都说他生于隋代,为黎阳城东人王德祖从枯树中发现收养的,"七岁能语","作诗讽人,甚有义旨"。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又说他是"通玄学士"。约可考知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

王梵志的诗歌以说理为主,重视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某些诗篇具有讽刺世态人情的积极意义,如:"造作庄田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哭原来心里喜。"诗的风格浅显平易而时带诙趣,往往寓生活哲理于嘲戏谐谑之中,寄嘻笑怒骂于琐事常谈之内,开创了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宣扬封建伦理和佛家教义,内容浅薄,格调不高。

王梵志诗在当时颇有影响,人谓其"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敦煌写本《王梵志诗原序》)。佛寺禅门往往用它来"教戒诸学道者"或"开悟愚士昧学之流"。日本平安朝时代编纂的《日本见在书目录》,也著录"王梵志诗二卷",可以推测大约在八、九世纪间竟已流传到日本。唐代诗人中,寒山、拾得、丰干一路的诗作,直接秉承王梵志衣钵;而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至宋还有人模仿王梵志体写诗。明清以后,王梵志诗却又湮没无闻。《全唐诗》不载其诗。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王梵志诗的手抄本后,才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宋史·艺文志》曾著录《王梵志诗集》 1卷,今不存。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有1925年刘复校录本,收入《敦煌掇琐》。又有1935年郑振铎校补本《王梵志诗》1卷、《王梵志诗拾遗》,载《世界文库》第5册。张锡厚搜集整理《王梵志诗校辑》共收诗 348首,附编有关评论考辨等资料,较为完备。

【王梵志诗选】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秋。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