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11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花11号(84-213)

审定编号:津审稻198901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亲本来源:京风五号/特特普//福锦

品种来源: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1979年用京风五号/特特普/福锦进行花培,于1984年育成。1986年引入我市。

主要特征特性:株高110-115厘米,株型较紧凑,繁茂性好,叶色浓绿。穗大、码密,穗颈长,有弯腰现象。穗长20厘米左右,属大穗型品种。平均穗粒数115-120粒,空秕罴率较高,一般为15-20%。谷粒成椭圆形,颖及颖尖杆黄色,千短顶芒,粒重26-27克。米质优,垩白少,透明度好,糙米率81.2%,蛋白质7.62%,直链淀粉17.4%,胶稠变软,糊化温度低,食味佳。全生育期160天左右,属粳型中熟品种。分蘖力强,耐肥,抗倒伏性和抗病性较强,抗寒,抗盐碱。秧令弹性大。

栽培要点:①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防止恶苗和干尖线虫病。②稀播种育壮秧:每亩播量80-100公斤,育带蘖壮秧,春稻4月上中旬播膜育秧,麦茬稻(老壮盗)4月底至5月上旬,秧令40-50天。③移栽密度:一般7×4寸或8×4寸,每穴4—6株,每亩播种量8-10万。④施肥灌溉:前期肥够不过量,一般地块分蘖末期或拨节初期落干蹲苗,以控制倒伏。

产量表现:1986年引种试验,两个点十六个品种,平均亩产556.1公,较对照品种中花9号增产7.9%,居第一位;1987年区域试验,四个点九个品种,平均亩产472.4公斤,较对照品种中花9号增产5.3%,居第四位;1988年区域试验,六个点十个品种,平均亩产493.6公斤,较对照品种中花10号增产0.6%居第三位;1988年生产试验,八个点六个品种,平均亩产481.3公斤,较对照品种中花10号增产1.1%,居第二位。生产上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达620公斤以上。

适应范围:①在天津地区主要做春稻栽培,也可兼做麦茬稻(老壮秧)栽培。②适宜种植中花10号和津稻1187地区均可种植。③适宜中等或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备注:

1989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