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监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政策监测: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监测、事中监测、事后监测。

政策监测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①事前政策分析: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施政策的决策指标、选项、优势劣势、预期结果,实施和评价必要的步骤。

②政策维持:在实施中对政策或计划的分析来确保它按照设计得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无意的改变。

③政策监测:在政策或计划实施之后对变化的记录。

④对政策目标是否完成和政策是否应该继续执行、修改或终止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作用。邓恩认为包括:监察、审计、核算、解释。

政策监测的目的是描述政策如何运作的,记录政策实施之后出现的变化,说明政策实施情况与结果的关系,并评估其执行结果。通过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测,可以找出政策目标与执行手段之间、预期政策目标与实现政策绩效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新办法。如,调整政策目标、加大执行力度、重新配置资源。

政策监测的方式与技术。

(1) 社会系统核算:允许分析人员对主观和客观社会变化进行监测的一种方式和一套方法。主要分析因素是社会指标。

(2) 社会实验。

(3) 社会审计:监测投入过程、产出及影响的关系。

(4) 综合实例研究:对执行公共政策的过去努力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对比和评价。

(5)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有规律地提供关于政策或项目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来监测政策或项目过程。

(6) 绩效监测系统:结果为本、绩效评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