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皋镇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下属的一个镇,以前为林皋乡,2003年国家实行“撤乡并镇”政策后转乡为镇。
据悉,白水县林皋镇以“打造魅力山水,创建旅游名镇”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山一水”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产业促发展,打造特色城镇,提升城镇品位,使小城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8年,他们紧紧抓住 “陕西关中百镇建设”的机遇,投资347万元,硬化道路3.07公里,修筑排水配套工程3990米,有效改善镇区基础设施,镇区面貌焕然一新。被省建设厅授予“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镇”,省政府授予 “关中地区城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白水县林皋镇继2008年实施关中百镇项目之后,2009年,又获批省级重点镇建设项目。
2009年,在城镇建设资金未到位,镇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继续完善镇区基础设施,修筑排水沟1240米,加盖盖板2020米,扶立道牙2020米,栽植行道树400株,安装垃圾桶40个,铺设人行道花砖2400平方米,拓宽改造街道950平方米,完成投资64万元。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后,一是迅速启动实施西二路和西街拓宽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51万元,拓宽改造西二路1350米,浇筑水泥路面5400平方米,修筑排水配套设施2600米,改造临街门面93户。目前,道路硬化基本完成,浇筑排水配套设施810米,临街门店改造工程正在拆迁建设,完成投资110余万元。二是新开建设东一路以及东街文化广场。该工程计划投资1600万元,修建一条长1220米,宽40米,配套设施完善的镇区高标准水泥路面及15000平方米的东街文化广场,目前征地工作已正式启动。
林皋镇地处白水县西北部,是一个并乡建制后的农业大镇。距县城22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 106个村民小组,5364户23280口人;总面积9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0亩,其中苹果面积11000亩.东部与本县杜康镇、尧禾镇相连,南、西、北三面环沟,南与蒲城县高阳镇、铜川市高楼河接壤,西与云台乡相邻,北与宜君县棋盘镇相交。属白水县第二大乡镇。
镇政府所在地林皋村居全镇偏南部,驻有公安、土地、工商、税务、医院、金融、邮政、电信、电力、学校等单位,是白水西北部的中心乡镇。白(水)云(台)、白(水)铜(川)公路横穿而过,是白水通往铜川的咽喉要道,白(水)林(皋)公路纵贯全乡,305省道从境内通过,每天有发往西安——渭南的直达班车,交通方便。全镇15个村通上柏油路,其它村均有公路相通。
境内地域广阔,塬、沟、川、河并存,有陕西省最大的国营人工林场——新卓林场和镇办林场,南有白水最大的水库——林皋水库。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是林皋河,另一条是铁牛河;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的雁门山,横跨我镇北沿,形成白(水)宜(君)天然屏障,全镇最高海拔1508米。
全镇塬面斜度较大,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低下,西北沟壑纵横,东南较为平坦。近几年,按照“抓果、强农、活商、促牧、兴企”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步伐,到2001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0万元,粮食总产273万公斤,苹果总产165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
一、农业经济:
林皋是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的农业镇,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小麦、玉米、豆类产量最大,占粮食总产的92%,加快农业综合开展步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现有小型抽水站二处,机井35眼,有效灌溉面积12000亩,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大力推广舍饲养殖和良种繁育,大家畜存栏3693头,羊6376只,猪6738头,实现疫病防治镇村网络化,形成沙石坡、吴家尧等具有典型特色的养殖专业村,苹果生产主导地位到得巩固,以沿路示范园为重点,加大可仙、四街等村创名牌,攻优质力度,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果园灌溉节水化,建立了镇村组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实现镇有农技站,村有果农协会,组有技术员,年培训果农15000人(次),提高了果农的务果水平,坚定了果农的务果信心和决心。
二、乡镇企业:
林皋镇有镇办煤矿一个,个体企业有林皋预制厂和赵尧砖厂两个。今年来,通过易地搬迁工程,使集市规模增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建设标准提高,既繁荣了市场,又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经商的已近3000人,2004年底镇企业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个体企业从业人数650人,产值3800万元。
三、特色产业:
林皋是白水苹果主产区之一,特产以苹果享有盛名而远销省内外。由于这里海拔高,日照充足,土质好,昼夜温差大,所生产的苹果色泽艳丽,个大皮脆,浓香爽口,主栽以红富士为主,并有秦冠、新红星、北斗等品种,荣获省优产品称号,参加了全国优质农产品的展销会,并远销到国内外20多个省市,出口到泰国、越南、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深受外商赞誉,客户青睐。
四、开发项目:
全镇三荒面积17600亩,其中宜林面积14200亩,历年虽然营造林木,但由于管理不够,发展缓慢,资源优势末充分利用。时值国家西部大开发,积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靠山吃山,依山致富,因此,沟壑、坡田造林急待开发。全县独有的林皋湖和10万亩人工林综合利用和开发潜力巨大,镇域南部煤炭资源尚末开发,尚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