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龙街镇龙街镇位于澄江坝子西部,美丽的抚仙湖畔,东接右所、凤麓镇,西邻呈贡、晋宁县,北连阳宗镇,南靠江川县。镇政府驻地龙街村,距县城3公里。全镇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10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50156人。
龙街镇幅员面积175.3平方公里,是澄江县最大的一个镇,有耕地35159亩,田25101亩。主产烤烟、水稻、小麦、豆类、玉米、水果、花卉和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
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0125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8987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1元。
近年来,龙街镇以产业化为重点,强化了农业招商引资等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了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玉溪市档次最高的花卉和设施最好的大棚均在该镇范围内。2002年,该镇下辖的提古村委会被评为玉溪市唯一的一家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同年,澄江县荷藕示范基地也落户于该镇。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2000年,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将澄江铝型材厂成功租赁给广东国耀实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产权制度的改革;2001年,又对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龙街轧钢厂进行了成功租赁。通过改革,促进了企业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为实施城镇化战略,龙街镇加快了集镇建设的步伐,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镇各村组都实现了“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2002年,龙街镇集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龙街集贸市场并投入使用,启动了龙祥路的拆迁工程。
美丽的抚仙湖为龙街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镇下辖的万海、广龙、尖山、立昌等村委会均处于抚仙湖沿岸,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澄江特色的饮食文化与水上娱乐、地方民族风情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今后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与目标。2002年,新建成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餐饮服务中心——立昌“抗浪鱼庄”风味园开始营运,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龙街镇党委、政府始终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为减少抚仙湖的面源污染,2002年,在万海窑泥沟一带引入人工湿地工程;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规定和要求,圆满完成了水月楼的拆除工程。
近年来,龙街镇党委、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依托,深化企业改革,扶持和推动个私经济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实施城镇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振兴教育,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2、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龙街镇龙街镇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约61公里,全镇总面积279.1平方公里,辖四个管理区,24个行政村,188个村民组,10500余户,401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多年来,为解决温饱,许多农民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由于生态被破坏,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土质恶化,有些耕地被雨水冲走了泥土,只剩下裸露的石头。所以,至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龙街镇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交通闭塞,全镇二十四个村中,只有两个村不是凉山地区,全镇每年只靠4000多亩的烤烟作为税收来源,农户只能以洋芋、玉米为主粮,但都以广种薄收为主,所以,整个镇的经济发展缓慢,人均纯收入只有300元左右,人均占有粮只有200公斤左右。
龙街镇境内共有22所学校,7432在校学生,有教职工193人,这远远满足不了本镇入学学生的需要,师资比较缺,基础设施较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上课方式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3、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龙街镇位于永平县城东南部42公里处,距州府下关80公里,东与漾濞县鸡街乡和魏山县马鞍山乡为邻,南与昌宁县珠街乡接壤,西与水泄和厂街镶嵌,北与漾濞县龙潭乡交界,地处“两州四县”结合部。全镇国土面积4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20米,其中,最高海拔古富村万宝山2760米,最低海拔青禾早村沙底1340米,镇人民政府驻地龙街村委会。
龙街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山区镇,全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79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镇总户数5758户,其中,农业户数5216户,总人口22108人,人口密度47.6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8.4 ‰,死亡率4.5‰,自然增长率4‰;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傈僳、回、哈尼、傣、景颇、基诺、侗11个民族,汉族6989人,占总人口18 %,少数民族人口15119人,其中,彝族10833人,白族386人,苗族1253人,傈僳族356人,回族2270人,其它少数民族21人;全镇实有耕地25069亩,其中,常用耕地24434亩(田6341亩,地18093亩),临时性耕地635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 全镇森林覆盖率为78%,资源十分丰富。 白木瓜、白大蒜、西归、黄果、香橼、佛手柑已逐渐成为该镇的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