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成语:休戚与共

发音:xiū qī yǔ gòng

英译:share weal and woe;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解释:同甘共苦。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故事:休戚与共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

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

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