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coglossus altivelis
亦作ai或ayu。
香鱼科(Plecoglossidae,有些学者并入鲑科〔Salmonidae〕)味香美的海鱼,学名为Plecoglossus altivelis。见於日本及台湾,上溯於清澈的河水中产卵。体淡黄或橄榄色,长约30公分(1呎),外貌颇似小鱒。其鉴别特征为舌有褶、背鳍帆形、牙排列於腭侧的锯齿缘板上。在日本,驯养鸕鶿用以捕捉河中上溯的香鱼。
香鱼又名山溪魟、鱼桀鱼等,台湾也有出产,曾在台北的新店溪中大量繁殖。香鱼的寿命很短,仅有一年,故又称为“年鱼”。秋末在河川出生的幼鱼下海过冬,到春天(春季)开始溯上河川,夏天(夏季)成长发育,秋天产卵而后终其一生。因有香味而成珍品,与人类很早就有密切关系。
香鱼属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俗称:秋生鱼(辽东半岛)、海胎鱼(渤海西岸)、鲇鱼(日本)、年鱼、油香鱼、留香鱼、记月鱼、香鱼。英文名:Ayu , Sweetfish 。
濒危等级:易危。
香鱼体细长,头小。吻尖,前端向下弯成钩形突起。口大,下颌两侧前端各有一突起,突起之间呈凹形,口关闭时,吻钩与此凹陷正相吻合。上下颌生有宽扁的细齿,前上颌骨、上颌骨和舌上均有齿,口底有囊形粘膜皱褶。除头部外,全身密被极细小圆鳞。背鳍后方有一个小脂鳍,与臀鳍后端相对。身体背部青黑色,体侧面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渐带黄色,腹部银白,各鳍皆为淡黄色,脂鳍周围微红色,胸鳍上方有一群黄色的斑点。
香鱼是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秋季在江河中产卵,当年孵出的幼鱼入海越冬。冬天在平静的沿岸越冬。翌年春季,体长大约为46毫米左右的香鱼自海里上溯至河流饵料丰富地带育肥,此时全体透明,日本人称之为“肥鲇”。上溯时一天可达20公里以上的旅程,并能超越过相当大的障碍。上溯一般分3、4批,而第一批个体最大。如上游无冷水,香鱼的上溯可接近发源地。香鱼进入育肥并产卵的江河必须是地势陡峻,水流湍急,深度不大,水流有声,水温在27℃以下,水质清亮透明度大,河床为石砾底质,附生藻类多,没有泥沙附着的通海河流。而对于一些地处宽广的冲积平原,水流平缓,沿岸土壤肥沃,底质为泥沙淤泥,或有较大的涌潮的河流,则不适于香鱼的生长,因而此类河流未见香鱼栖息。
香鱼的产卵场多在江河的中、下游水流湍急有砾石的地方,卵粘性,附着于石砾上孵化。产卵季节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产卵以夜间为盛,每逢阴雨,水温下降,产卵鱼就增多。香鱼的怀卵量,一尾长17厘米、重74.6克的个体约怀卵46900粒,一尾长15.5厘米、重36.3克的个体约怀卵19500粒。
香鱼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可用毛钩钓取。进入淡水后,以刮食岩石上的硅藻、篮藻等植物性为主,同时也摄食昆虫类和浮游动物,故渔民常以拟饵钩捕获。
香鱼多为洄游型,而在少数河流中发现有陆封型的生态群体,香鱼生命周期短,1+龄性成熟产卵后即死亡。香鱼生长较快,体长一般可达18-25厘米,体重100克左右。香鱼肉醇厚,肉质细嫩鲜美,并有滋补的药用价值,福建南部一带百姓把它作为产妇的营养品,它还能治疗痢疾病。香鱼因其背脊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特殊香味而为世界上所不多见,故被国际市场誉为“淡水鱼之王”。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诗人连横曾赋诗云:“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蓄渟缘玻璃,香鱼上钩刚三寸,斗洒双柑去听鹂”。据传早在清朝,浙江凫溪香鱼作为进贡的珍品而获得加封,历有“斗米斤鱼”之极高售价。浙江南北雁荡所产的香鱼用火焙干,成金黄色鱼干,色香味具佳而著名中外。
香鱼原产于中国、朝鲜、日本,但目前朝鲜和日本的香鱼已绝迹。我国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等地沿海溪流中,北至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南至闽南、台湾。香鱼曾是我国珍贵的经济鱼类。近二十年来,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资源量急剧减少,尤其是在香鱼产卵育肥河段的上游大量森林被砍伐,土地被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香鱼的繁衍生存的环境;此外,几乎所有河流均拦河筑坝建水库,阻断了其洄游通道,改变了溪川的水文条件;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溪川,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更严重的是产地普遍存在大量杀灭幼、成香鱼的毒、炸等严重破坏资源的现象,加之电、密网和鸬鹚等不良渔法,致使香鱼遭受毁灭性破坏。当前,香鱼的资源已处于“易危”阶段。
传说香鱼原来出产于湖北兴山县王昭君的故乡。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之美貌当然是举世无双,她的身上还有一种扑鼻的异香,使人似醉似痴。虽然王昭君当时出身贫寒,在她少女时代,从来也不涂脂抹粉,但她一出家门,她身上飘洒出来的芳香十里外都能闻到,所以有“香美人”的美称。
有一天,王昭君到香溪河边去洗衣服,突然,有一群小鱼闻到王昭君身上的香味,都向她身边游来,其中有一条小鱼居然钻进她的裤筒里,不肯离去。王昭君又惊又羞,捧起那条小鱼细看,小头尖嘴,体色青黄,鳃盖后方有一卵形橙色斑纹,尾部又细又长,犹如凤尾,全长约10余厘米,十分漂亮而又活泼可爱,王昭君就高兴地把它捧回家中去了。
刚巧,王昭君的母亲卧病在床,因家庭贫寒,也无可口食物滋补。王昭君就把这条小鱼烹煮了,给母亲吃。不知是王昭君家中缺盐少酱,无可口佐料,还是王昭君母亲在病中,口苦食甘,总之,王昭君母亲吃了这条鱼,没有啥味道。王昭君为此十分懊恼。她想,香溪里这种小鱼很多,如果这种小鱼味美而质鲜,逢到灾荒年头,这里的乡亲们也可捉鱼充饥,解燃眉之急。于是,她拣了一个黄道吉日,把自己浴身后的充满香脂气息的浴水投进溪里。她一边倒浴水,一边唱到:“溪百里,生贵鱼,济贫穷,上宴席”。倒着,唱着,唱着,倒着,说也怪,王昭君浴身后的香脂水,瞬时变成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向香河中下游游去。其形状如同王昭君捉到的那条小鱼一模一样,但它的背脊上却长出了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并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从此,香溪河纵横百里,就有了这种奇特的香鱼。
一眨眼,几百年过去了。后来有人把香鱼从湖北放养到闽南,闽南也成为香鱼的产地。到了明朝,郑成功率兵驱逐荷倭,开发台湾岛。郑成功也把香鱼带到台北市溪碧潭放养繁殖,试养成功,台湾也就盛产香鱼了。人们为了怀念郑成功,谓之为“国姓鱼”,因为台湾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现在,世界上这种鱼已很稀少,只有我国闽南、台湾局部地区仍有丰富资源。因为香鱼其肉醇厚,肉质细嫩味美并有殊香,犹如从香,水中捞出来一般,并无其他鱼腥味,所以,评价很高。香鱼不仅是高级宴席上的一道佳肴,并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台湾诗人连横赞道:“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停蓄绿玻璃,香鱼上钩刚三寸,斗酒双相去听鹂”。《台湾风物志》评赞香鱼“较杭州西湖'五柳居'、上海松江 '四腮鲈'有过之而无不及 ”。香鱼与王昭君的传奇随着香鱼身份的不断提高,不仅蜚声于台湾海峡两岸,而且远播于日本和朝鲜。海外爱国侨胞亲昵地又把“香鱼”称为“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