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董源夏山图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唐董源夏山图卷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绢本,水墨淡设色,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

为传世作品中最能说明作者“平淡天真,不装巧趣”风格特色的典型杰作。

董源,字叔达,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生年不详,卒于南唐建隆三年(962年)。事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善山水,水墨类王维,设色如李思训,多写江南风景。岚色苍郁,枝干劲挺,小树点缀而成,墨气淋漓,其小山石谓之头,山上多云气,坡脚多碎石,乃金陵山景。着色者皴纹甚少,用色甚淡。释巨然传其衣钵,世称“董巨”。

《夏山图》画一片岗峦重叠,烟树沙碛的景致,其间点缀了一、二人物桥亭,牛羊牧放的生活情景。画中用点极多,苍苍茫茫,浑厚华滋,不斤斤于细巧;画山上小树,做到“淋漓约略,简于枝柯而繁于形影”;画山,画陂岸,都不作奇峭之笔,且无雕琢习气。画中景物的高低晕淡深浅,都极自然,表现出江南山光水色的特有情趣。

卷后有董其昌长跋二则,乙亥(崇祯八年,1635年)年跋全文,叙述自己苦心搜罗董源真品及历代画家继承董源风格之得失。云:予在长安三见董源画卷,丁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得藏潇湘图,甲子(天启四年,1624年)见夏口待渡图,壬申(崇祯五年,1632年)得此卷,乃贾似道物,有长字印。三卷绢素高下宽狭相等,而潇湘图最胜。

丙子年跋文记叙:“癸酉天启六年(1626年)所收三幅董源”,称“余自壬申出山,三载宦游,往返八千,所得清旷赏心之乐,惟此最胜。丙子六月廿七日阅卷识。思翁老人。”

此卷曾为南宋贾似道藏,元史崇文藏,明黄琳、袁枢、董其昌藏,清齐梅麓、徐渭仁、黄芳、沈树镛藏,近人庞元济藏。钤有“长”朱文印,“黄琳美之”朱文印,“袁枢之印”白文印,“明袁枢鉴赏书画之章”朱文印,“徐紫珊鉴藏”朱文印,“徐紫珊秘箧印”朱文印,“上海徐紫珊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朱文印,有“黄芳之印”白文印,“星沙黄荷汀鉴藏书画印”朱文长方印,“咸丰丙辰后黄氏所藏”朱文印,有“庞元济书画印”白文长方印,“虚斋珍赏”朱文印,“吴兴庞氏珍藏”,“虚斋至精之品”,“庞莱臣珍赏印”,“虚斋审定”,“虚斋墨缘”,“莱臣审藏真迹”朱文印等。

此卷见于历代重要著录的有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和近人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