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组成】麦门冬15克(去心)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22.5克(汤浸,去白、瓤,焙) 白茯苓22.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枇杷叶15克(拭去毛,炙微黄) 人参22.5克(去芦头)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功用】益气养阴,降逆止呕。
【主治】反胃。气阴两虚,呕哕吐食,烦热。
麦门冬散-《仁斋直指》卷二十一。【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组成】生地黄 生麦门冬9克 生姜3克 白药 蒲黄各6克 白蜜66毫升
【用法】上药捣细。以井水600毫升,煎至42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凉血滋阴。
【主治】防虚火旺所致的鼻衄。
按:《景岳全书》卷五十三"白药"作"白芍药"。
麦门冬散-《圣惠》卷八十四。【组成】麦门冬半两(去心,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外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主治】小儿呕吐,心胸烦热。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粟米50粒,煎至4分,去滓放温,渐渐与服。
麦门冬散-《圣惠》卷十二。【组成】麦门冬3分(去心),茯神1两,黄芩3分,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黄耆1两(锉)。
【来源】《圣惠》卷十二。
【主治】伤寒后,体虚烦热,不得睡卧,少思饮食。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粳米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麦门冬散-《圣惠》卷七十四。【药物组成】麦门冬1两半(去心),赤茯苓1两,知母1两,黄耆1两(锉),白茅根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百合1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方剂主治】妊娠烦渴,咳嗽口苦。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麦门冬散-《圣惠》卷十七。【药物组成】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1两(炙微赤,锉),地骨皮1两,豉1合,知母1两,土瓜根1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七。
【方剂主治】热病,烦渴不止。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葱白2茎,生姜半分,煎至5分,温服,不拘时候。
麦门冬散-《圣惠》卷十。【药物组成】麦门冬3分(去心),麻黄3分(去根节),赤茯苓3分,知母3分,犀角屑3分,地骨皮3分,黄芩3分,赤芍药3分,白鲜皮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
【方剂主治】伤寒阳痉,身体壮热,项背强直,心膈烦躁,发热恶寒,头面赤色,四肢疼痛。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麦门冬散-《圣惠》卷二十九。【药物组成】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当归3分,黄芩3分,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蒲黄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芍药3分,阿胶1两(锉碎,炒令黄燥)。
【处方来源】《圣惠》卷二十九。
【方剂主治】虚劳小便出血,心神烦热。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麦门冬散-《圣惠》卷十八。【药物组成】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葛根3分(锉),柴胡1两(去苗),贝母3分(煨微黄),川升麻半两,百合半两,栀子仁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八。
【方剂主治】热病壮热,头痛,咳嗽。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用水1中盏,加豉半合,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