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25日,在中共福建省总行委和中共莆田特委领导下,莆田第2支队于外坑举行了武装起义。
1930年10月初,中共福建省总行委巡视员邓子恢根据省总行委要其负责指挥莆田所属地区的起义、建立苏区的指示,在莆田壶公山下的中和寺召开莆田总行委扩大会,决定对沃柄起义后建立的207团进行整顿,并在沃柄乡恢复广业区苏维埃政府。还要求仙游县行委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108团和农村根据地。会后,207团和广业区赤卫队加紧整顿。
10月中旬,省总行委常委扩大会决定,莆田放弃在沃柄恢复苏维埃政府,转到广业区与福清县交果的外坑乡建立苏维埃政府;仙游108团要以麦斜岩为根据地,开辟与永泰、莆田两县交界的兴泰游击区。
10月下旬,王海萍、邓子恢在后坑村召开莆田总行委与207团领导人扩大会。决定207团立即进军外坑,建立贫农团,开展经济斗争;广业区赤卫队要巩固沃柄、东度、侠际游击根据地,以策应外坑的斗争。会后,207团突破了敌人第一次“围剿”,向外坑进军。
11月初,207团进驻外坑乡和白方乡安乐村。该地与福清交界,距莆田县城百里。9日,省委秘书长蔡协民到外坑,召开莆田总行委会议,决定分别成立中共莆田特委,书记由邓子恢兼任;团莆属特委,负责人韩永、徐元昌。并布置在12月11日广州起义3周年纪念日前,分别在游击区和白色区,开展宣传苏维埃、扩大红军、恢复原有群众组织、选举外坑苏维埃政府、斗争地主恶霸等五项工作。
会后,在莆田白色区恢复了中共涵江区委和荔城特支等党的组织;印发了1000多张传单;招收了几名红军战士。12日,敌调集500余人袭击外坑,张威等率207团进行反击,打破敌之第二次“围剿”。
11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委和207团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一,将207团改编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支队长张威,政委王于洁;二、举行外坑起义。18日,第2支队50人在外坑乡宣德宫举行了成立典礼。
11月25日,第2支队举行起义。起义队伍攻下洪里村,缴枪8支。随后,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乡贫农团,选举了以蔡全清为主席的5人常委会,通过了不缴租、分配土地、组织赤卫队、婚姻自由等土地革命的四项纲领。
会后,在各村纷纷开展了斗争地主恶霸、分发浮财、收缴枪支和烧毁田契债据的活动。第2支队发展到七八十人。
12月9日,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及赤卫队、妇女会、儿童团、救护队在宣德宫成立,并实行土地革命。形成了一块纵横10多里的外坑苏区。根据省委指示,特委决定赤卫队40多人留守外坑,第2支队向外扩大苏区。
12月中旬,第2支队举行外坑边缘区起义,在广业区白云、泗洋两乡,二区南坛、洪里两乡及福清县全芝乡,开展斗霸分粮,追杀股匪等斗争,并打退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在方圆百里内组织了1000人以上的贫农团、赤卫队,形成了外坑苏区的边缘区,红军也扩大到160多人。但由于第2支队在打击各地反动力量时,未能大量消灭敌人,外坑边缘区未能得以巩固。
12月下旬,敌800余人“围剿”第108团。108团兵分两路,主力突围到游洋隐蔽;小分队被敌打散。此时,王海萍、邓子恢立即召开特委会,决定第2支队主力转到惠北扩大游击区。邓子恢与张威等率第2支队主力去惠北,陈天章、王纪修率第2支队一部及赤卫队坚持在外坑苏区及边缘区(包括东度、沃柄、头际三乡)进行斗争。第2支队主力150余人开赴白云乡芦尾村时陷入敌1000余人的包围,40余人牺牲,少数人突围回到外坑乡,其余失散。救援部队40余人途中被阻,其余20多人由邓子恢带领撤出外坑。
1931年1月,敌在莆田、仙游、惠安疯狂清乡,群众遭受重大损失。邓子恢在赤卫队员护送下转到地下联络站省三小学。108团在强敌“迫剿”下失散。
1月下旬,邓子恢在省三小学召开特委和2支队主要领导人会议,认为莆属革命已转入低潮,决定撤销第2支队、108团和涂冷区团防,领导人及骨干分别到莆田、仙游、惠安三县隐蔽工作;邓子恢、张威等4人到省委汇报工作。2月26日,省委在召集特委负责人王于洁、徐清霖、郭寿莹等人总结莆属起义经验教训后,发出《关开莆仙目前的形势与会后工作方针》,决定撤消特委,由莆田县委指导仙游县委的工作,惠安为泉州特支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