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图书信息

书 名: 快乐教育

作者:钱玉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ISBN: 9787562329619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快乐教育》讲述了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将0~18岁的成长过程和教育重点用“快乐教育循环链”生动地表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列举的正反案例和笔者的亲子教育实践及感悟能给家长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编辑推荐《快乐教育》讲述了:人本科学管理也是可以称为快乐管理。顾名思义,快乐管理就是用适合人性的文化教育人、管理人,使人遵从成功做人,做事的规律行事!

以一位母亲的睿智诠释教育——人人快乐才是生活的意义

一本适合职业女性读的书

一本适合慈爱母亲看的书

一本适合家长品味的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基石

教育决定未来

高尔基提醒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往往就掌握在年轻父母的手中。

您让您的孩子快乐了吗?您的孩子让您快乐了吗?本书帮你找到快乐的理由和方法。

作者简介钱玉,1964年3月生于江苏省通州市,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医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从事医疗护理工作十上。于1991年转业,曾在中国兴南集团、中兴实业等公司工作。1997年自我创业,与兄弟一起创办万帮集团、中兴实业等公司工作。1997年自我创业,与兄弟一起创办万帮集团。从商同时于1999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MBA(在职班)学习三年。2001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与人文专业博士研修生(在职班)学习三年,长期从事文化与科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现任万帮集团董事。

图书目录第一讲 理论篇

一、个体成功战略图

1.人力资本价值(良性)循环链

2.鞋理念

3.人本科学管理学

4.人本科学管理快乐循环链

5.员工守则

6.个人守则

二、人力资本质量结构

第二讲 快乐教育——快乐管理在子女教育中的运用

一、母亲(父亲)的高素质是培养子女高素质的基础

二、0~6岁——学龄前的快乐教育

(一)0~3岁——全家庭影响期

1.父母与子女的密切相处

2.饮食习惯的培养

3.欣赏能力的培养

4.语言能力的培养

5.3岁的孩子无所不能

(二)4~6岁——部分家庭影响期

1.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心理素质的培养

3.自立能力的培齐

4.决断力的培养

5.想象力的培养

6.玩具的选择

7.该讲原则就讲原则

8.与孩子建立深厚感情

9.不可犯过于挑剔孩子的毛病

三、7~12岁——小学阶段的快乐教育

(一)7~9岁——1~3年级的快乐教育

1.父母由主角转换成配角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阅读习惯

4.培养外语学习能力

5.培养良好性格

6.纠正不良习惯

7.孩子的体验胜过任何说教

8.重视第一次作文

9.改良不良习性

10.生活小事是培育孩子综合素质的大课堂

(二)10~12岁——4~6年级的快乐教育

1.全面管理又有所偏重

2.重过程比重分数更重要

3.过分看重分数的弊端

4.重分数不唯分数

5.老舍面对女儿低分的智慧

四、13~15岁——初中阶段的快乐教育

(一)初中学生的特点

1.生理特点

2.心理特点

3.思维特点

4.学习特点

(二)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

1.案例分享

2.继续培养和巩固学习习惯

(三)笔者的快乐教育实践

1.成绩波动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晴雨表”

2.通过作文了解孩子,正确处理成长问题

3.协助孩子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4.诱惑的经历促使儿子的自律走向成熟

5.科学管理孩子的学习和游戏

五、16~18岁——高中阶段的快乐教育

(一)高中学生的特点

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高中学科的特点

(二)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

六、快乐教育成果篇

(一)生活杂记一

(二)生活杂记二——母子幽默

(三)生活杂记三——幽默母子

(四)生活杂记四——“备”“患”小故事

(五)生活杂记五

参考文献

结束语

……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很重要的教育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提出的观点,也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的共同主张,这些观点预示着教育的未来。对于如何训练孩子,《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卢梭《爱弥尔》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在各个国家,各种阶层的人民中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曾引起美国的教育革命,统治美国教育达30年之久,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英国和美国读者最多的教育名著。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很多人把他看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在现代教育史上,他是一座纪念碑。

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据此,他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它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2.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他认为,人类在掌握各种知识中存在某种次序,每个儿童倾向于照同一次序去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教育应在小范围内重复人类文化。

3.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每种学习应该从纯粹实验入门,应该在积累了充分观察之后才开始推理。

4.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该讲的尽量少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尽量多些。

5.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物教学。

与传统教育采用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无视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相比,斯宾塞重视心理规律、兴趣、实验等,无疑是个历史进步。这种教学方法被进步主义教育家们普遍采用,即使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