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其昌岚容川色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品简介

【名称】明董其昌岚容川色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图轴,纸本,墨笔,纵:138.8cm,横:53.3cm。

作品赏析此图是董其昌74岁(1682年)时创作的,以笔墨表现为主旨,意在聊写胸中丘壑。作者在静观自然景象的基础上,以娴熟的笔墨技法阐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本质感悟,它超越了山水云树的具体形貌,以形写神,故图中每一景、每一境虽都不是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但读者却可从其谨严的笔墨塑造中领略到真山实水的存在。以近景的树木为例,形态各异的树木,互有遮掩地生长在凹凸不平的坡地上。树干以短线条双勾,高低不同且有曲直变化,干体以淡墨或皴或晕,增强了其明暗效果及立体感;树叶表现得更为丰富,有的以侧锋卧笔大点横贯,有的浓淡墨相互交叠,有的直接落笔画线成叶,有的则以线勾双边成夹叶状,各具神采。但将它们参照客观存在的植物,却难以分辨出其树种,显然它们是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注:指城廓),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的美学观的最好图释。

董其昌与莫是龙、陈继儒倡南北宗说,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随着宗派观念的深入,形成一种形式主义,陈陈相因,给清代三百年画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图是董其昌山水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幅上画家自题。此画兼具黄公望和倪瓒二家画法,虽然在画家的自题诗中称追想沈启南画意,实际出自董其昌自己的胸臆。表现笔墨为长,尤见笔墨特色,笔墨秀逸,墨淡而不掩用笔之迹。其画山石凹凸向背分明,峭丽中含淡逸之意。

作者简介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