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读音作qī(ㄑㄧ)]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君主帝乙之子子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子期氏,《左传·定四年》中记载:“炉,金初宦于子期氏。”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族的始祖,因为他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相传,契是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舜帝赐姓为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第十四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王朝。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殷商在第二十七代君主帝乙即位后,将自己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中有以地为姓氏者,称郝氏;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期氏、子期氏,后子期氏亦省文简化为单姓期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黄帝裔孙少昊后代己舆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少典氏第十四代、黄帝轩辕氏第三代为少昊。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少昊之后于祁邑(今山西祈县),而后又分封给他莒邑(今山东日照莒县),己舆期在莒邑建莒国,后徙于计邑(今山东胶南)。传至已舆期之子己丕时,又复归莒邑。莒国传至纪公时复姓为己姓,后改为纪氏,传三十世而灭于楚国。
莒国建立后,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舆期氏;亦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莒氏等。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鲁国单邑宰巫马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周朝时期的官制中,有一种专门掌管养马并为马治病的官员,称为巫马,也就是马医官(兽医)。巫马的后裔子孙,有以祖上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巫马氏。以后大多逐渐省文简化为单姓巫氏。
巫马施,字子期,又字子旗、子勤,也称巫马期、巫马勤,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陈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他比孔子小三十三岁。巫马施以勤政、无贪著称,被后世列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
有一次,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
孔子回答:“知礼。”
孔子走后,陈司败嗤之以鼻地对巫马施:“我听说君子无偏私,君子也会偏私吗?鲁昭公娶了同姓的吴国之女,人们叫她吴孟子。如果鲁国的国君这样同宗同姓娶婚都算叫知礼,那谁不知礼呀!”
巫马施就把陈司败的话转告给孔子,孔子感叹地对巫马施说:“我孔子越位幸运,只要有了错,别人就会知道。”
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做过单父(今山东单县)之宰(地方行政长官)。平日,大家只见宓子贱整天弹琴作乐,悠闲自得,根本没见他走出过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单父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
后来,宓子贱离开了单父,接替他继续执政的就是巫马期。巫马期为官勤于政务,不稍懈怠,每天天没大亮,星星还没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惫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马期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无不亲自处理,也将单父治理好,就是感觉太累了。
巫马期听说宓子贱治理单父时简直就不费什么气力,可单父也一样富足,便特意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讨治理单父的窍门。宓子贱得知师弟巫马期的来意后,微微一笑,说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窍门呀。只不过我治理单父时凭借的是当地民众的力量。而你如今治理单父,用的方法是只靠你自己个人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治理地方,当然辛苦不堪,而我是动员了大家的力量,依靠众人当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
巫马施恍然大悟。
巫马施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子期”为姓氏者,称子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期氏。东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公元57~75年),封巫马施以七十二子从祀,宋朝时期则封其为东阿侯。
第四个渊源:源出待考,出自秦、汉之际方仙道创始人安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英贤传》记载,“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台)有安期氏。汉有安期生,蒯通友人。”
安期生,传说为古代仙人,现代无安期氏,其后裔子孙皆改为安氏、期氏。
安期生,名安期,姓氏待考,琅琊人(今山东胶南),与汉朝时期著名的范阳辩士蒯通为好友,主要活动在秦、汉之际,为名燥一时的术士,方仙道的创始人。
据史籍《史记·乐毅传》记载,安期曾卖药海上,受学于河上丈人,学习黄老之术。后游寓莱芜,隐居在城南安仙村及仙人山一带,采药炼丹,吐纳修仙,济世扶困。
据传,在秦始皇嬴政东巡时,曾敦请安期,与其交谈了三日夜,并赐其金币数千万,但安期皆弃之而去。秦朝末期的楚汉相争时期,安期曾游说于项羽,但因项羽不能用其策,遂辞去,继续隐居修道养生,收徒授方。
安期的知名传人有毛翕公、乐瑕公、乐臣公、盖公和汉朝时期的齐国宰相曹参,其著名弟子有受汉武帝刘彻器重的方士临淄人李少君。
汉武帝曾派遣方士入海求仙人,主要就是找安期。李少君曾对汉武帝说:“安期生,仙者,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安期对秦、汉、燕、齐的方士活动、方仙道的形成,以及秦始皇屡遣方士入海求仙求长生不老药影响很大,成为当时帝王重视、方士尊崇的仙人和中国道教史上的名人。
在《史记·乐毅传》中还称有人向安期生求长生之道,安期告诉他度世之诀日:“仙道不远,近到诸身,无思无为,不吐不纳,其一充于内而长生飞升矣。勿使汝思虑重重,劳尔之生也。”
在《汉书·都祀志》中记载:“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台则见之,不台则隐。”唐朝时期的大学问家颜师古注:“合,谓道台也。”
据《抱朴子·对借》记载:“安期生……阴长生,皆服金液半济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后去耳。”
其实安期的仙迹不仅仅在海上,而且遍及全国各地。在史籍《贾氏说林》中记载:“大河之南有人得到过他的大枣,煮之三日始熟,香闻十里,可使死者生,病者起,健康之人食之,则可白日飞升。”
在史籍《郡国志》中记载:“其授马鸣生金液神丹的地方在湖南九嶷山上的纪峰。”
安期的仙迹还曾到达过广州,并在斯地飞升成仙,这在史籍《岭表录异》中有记载:“广州城东蒲涧有一处古迹,名为玉舄目,是其飞升之处。”
传说,安期的后裔子孙和弟子中,有以其名“安期”为姓氏者,今日本的安期氏,均称自己是安期的后裔子孙。安期氏后代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安氏、期氏者。
注:
安期生,因居于东海安期岛而闻名。传说中,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男女童子入东海寻长生不老药,即是找寻安期所居的安期岛。迄今为止,安期岛何在,依旧茫然,只有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记载有:
长山刘中堂鸿训,同武弁某使朝鲜。闻安期岛神仙所居,欲命舟往游。国中臣僚佥谓不可,令待小张。盖安期不与世通,惟有弟子小张,岁辄一两至。欲至岛者,须先自白。如以为可,则一帆可至,否则飓风覆舟。
逾一二日,国王召见。入朝,见一人佩剑,冠棕笠,坐殿上;年三十许,仪容修洁。问之即小张也。
刘鸿训因自述向往之意,小张许之。但言:“副使不可行。”又出遍视从人,惟二人可以从游。遂命舟导刘鸿训俱往。水程不知远近,但觉习习如驾云雾,移时已抵其境。时方严寒,既至则气候温煦,山花遍岩谷。
导入洞府,见三叟趺坐。东西者见客入,漠若罔知;惟中坐者起迎客,相为礼。既坐,呼茶。有僮将盘去。洞外石壁上有铁锥,锐没石中;僮拔锥,水即溢射,以盏承之;满,复塞之。既而托至,其色淡碧。试之,其凉震齿。刘鸿训畏寒不饮。叟顾僮颐视之。僮取盏去,呷其残者;仍于故处拔锥溢取而返,则芳烈蒸腾,如初出于鼎。窃异之。
问以休咎,笑曰:“世外人岁月不知,何解人事?”问以却老术,曰:“此非富贵人所能为者?”刘鸿训兴辞,小张仍送之归。
既至朝鲜,备述其异。国王叹曰:“惜未饮其冷者。此先天之玉液,一盏可延百龄。”
刘鸿训将归,王赠一物,纸帛重裹,嘱近海勿开视。既离海,急取拆视,去尽数百重,始见一镜;审之,则鲛宫龙族,历历在目。
方凝注间,忽见潮头高于楼阁,汹汹已近。刘鸿训大骇,极驰;潮从之,疾若风雨。大惧,以镜投之,潮乃顿落。
依此记录看,安期岛当在北海与日本海之间。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属于以为氏。
居住在云南省的蒙古族,是元朝时期随军至滇后落籍通海地区的。
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大军经甘肃,进入四川。然后强渡金沙江入滇,结束了大理国在云南的统治,统一了云南。公元1283年在通海境内曲陀关建立了“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现在河西镇的曲陀关、大寨及今九街乡的鞑靼营成了蒙古军的主要驻扎地。元朝中后期,蒙古族中的一部分人迁到河西城等地居住,一部分人则迁居凤山脚下。
元朝以后,因受到民族歧视,散居的蒙古人多改为汉族,逐渐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住在河西城、鞑靼营等地的蒙古族居民则搬迁到凤山脚下,渔户村(今兴蒙乡)成为云南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
兴蒙乡是1987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的民族乡,位于通海县秀丽的杞麓湖畔,凤山脚下,有五个自然村,其中蒙古族人占98%。
云南蒙古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语支。几百年来,云南蒙古族语言、文字随着当地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现在文字已全部采用汉文,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有的、独立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大多数的短元音和辅音、语法结构与北方蒙古族语相同,词汇只有少数与北方蒙古族语一样。
在云南蒙古族的姓氏中,仍保留着旃氏、期氏、奎氏、华氏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姓氏。
其中的期氏,出自蒙古族图尔格期氏族,源于古老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元朝初期,该氏族部落随元世祖忽必烈入滇,后留居驻守于云南地区,在明朝时期以先祖氏族名称的谐音汉字取姓氏,称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