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紫花苞舌兰
种拉丁名:Spathoglottis plicata Bl.
国内分布:产台湾(兰屿和绿岛)。常见于山坡草丛中。
国外分布:广泛分布从日本(琉球群岛)经菲律 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到澳大利 亚和太平洋一些群岛。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形态特征:植株高达1米。假鳞茎卵状圆锥形,长约3厘米,粗1—1.7厘米,为叶鞘所包, 具3—5枚叶。叶质地薄,淡绿色,狭长,长30—80厘米,宽5—7厘米,先端渐尖或 急尖,基部收狭为长柄,具折扇状的脉;叶柄长10 20厘米。花葶长达1米,下部具 数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短,具约10朵花;花苞片紫色,卵形,长约2厘米,向下反卷; 花梗和子房紫色,比花苞片长;花紫色;中萼片卵形,凹陷,长1.5—1.7厘米,宽9 毫米,先端锐尖;侧萼片斜卵形,与中萼片等大;花瓣近椭圆形,比萼片大,先端锐 尖;唇瓣贴生于蕊柱基部,长约1.5厘米,3裂;侧裂片直立,狭长,长约6毫米,宽 3毫米,先端扩大并呈截形;中裂片具长爪,长约1厘米,向先端扩大而呈扇形,先端 近截形并凹入或浅2裂,基部与侧裂片相连接处具一对黄色肉突,其基部彼此连生并向 背面伸出2个三角形的齿突;蕊柱长约1.5厘米。 花期常在夏季。
产地分布:产台湾(兰屿和绿岛)。常见于山坡草丛中。广泛分布从日本(琉球群岛)经菲律 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到澳大利 亚和太平洋一些群岛。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