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符定一(Fu Dingyi)
符定一(1877.12.12~1958.5.3)字宇澄,号悔庵,湖南衡山县白果留笔塘(今白果镇五一村)人。幼读家塾,稍长入衡阳南路师范学堂,后入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奏奖举人,中书科中书。曾任资政院秘书、顺天高等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回湘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岳麓书院山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湖南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创办省立一中,毛泽东为其弟子,师生来往甚密,情谊弥笃,并于1925年搭救毛泽东。1926年6月,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1927年3月辞职。1946年6月去延安,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欢迎大会。1948年10月,经毛主席亲自安排到达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他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5月3日病逝,5月6日举行公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送了花圈,悼词对他的一生作了很高的评价。著有《联绵字典》、《新学伪经考驳谊》、《说文本书证补》、《说文古籀本书证补》等。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生平活动符定一从教授国语开始,广读《说文》《广雅》《经解》诸书,喜爱研究文字之源,决心编著《联绵字典》。1937年全书编成,又经多年核订、补正,1940年铸印,全书历经32载,共87册,计400多万字。书成之后,轰动全国。章太炎称其”实较明人骄雅为优”,为书题字。商务印书馆出重金资助,1943年由北平京华书店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两次再版。其他著作有《〈新学伪经考〉驳谊》《说文古籍本书证补》《说文本书证补》等。他不愧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
他爱国忧民,痛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压迫。曾被国民党七十三军秘密逮捕,得各方大力营救,方获释放。
1946年春,为追求真理,他不待交通恢复,即离乡北上。6月,应毛泽东之邀赴延安。毛泽东为他举行欢迎大会,他在会上揭露蒋介石反动本质及其内战阴谋,要求中国共产党出义师,救民于水火。1949年,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和关于时局的声明,他便与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55人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坚决支持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并为推进革命进程和建设新中国而竭尽全力。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1958年5月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主要贡献

符氏治学犹承清代乾嘉时所谓正统派之学风,笃守经古文派之遗绪。当符氏就学于京师大学堂时,虽受经学于长沙经今文大师皮锡瑞,而符氏转信经古文派之学说,犹钱玄同氏虽受业于章太炎而反信守经今文大师之康有为也。
经古文学之重点在小学,必精研声音、训诂,而后始有深切之认识,故符氏所以笃信许氏《说文》,以汉唐注释为依归,人或以见隘讥之,而符氏弗顾也。兹就符氏已成之著作,如《伪经考驳谊》及《联绵字典》,与得之符氏之口谈者,更以我个人之所目见者,撮举其要略而记之。但符氏以笃守经古文家法,而深斥经今文,又以遵循许氏《说文》为主,而不信古器物之文字,时至今日,犹谓殷墟甲骨文字为赝作,不特失于见隘,实于平生造诣有极大之缺陷也。
兹先就《伪经考驳谊》述之。符氏曾与吾昌言曰:康南海氏《伪经考》,乃举经古文群经而辟之,故欲攻康氏之书,亦必先通贯群经而后可,否则支离破碎,无济也。当年张之洞曾欲攻驳康氏之书,乃先物色能辟康书之人物,当时有以章太炎炳麟荐者,张氏乃礼聘之,但章氏精于《尚书》及《左传》,他经皆非所长,故所得殊浅。自晤张之洞后,在武昌荏苒数月,迄无所就,乃托故而去沪。若太炎者,乃晚近唯一经学中正统派之大师,对康著尚且难于著笔,他人更无足当其任矣。而最近(1931年)又有钱氏玄同为康书《伪经考》新刊本作长叙,以扬其余波,而伪经之说乃益形炽烈。余兹以今学引古经者,以证古经之不伪,如矢破的,凡举三十一事,虽未具体,其荦荦大者,则驳斥无遗矣;其小者,则无待喋喋之词费也。(兹举符氏所口述者,其见诸《驳谊》一书者不再及。)如《汉书·地理志》,康氏已承认为今学,其中古文字凡十一见,《禹贡》字凡三十八见,其云《禹贡》者,乃古、今文《尚书》相同,其云古文者,乃古文《尚书》也。康氏既谓《史记》之古文字为刘歆所窜改,其于《地理志》之古文字,则一字不提及。非不知而遗之,乃故以《地理志》载莽曰某地者,触处皆是,其征引三家诗者极为明显,无法诋为刘歆所作,且亦无法不承认其为今文字也。
又云:康氏谓“《史记·儒林列传》述《春秋》有《公羊》《谷梁》,而无《左传》,但《史记》征引左氏至多,如其传经,安有不叙明之理? ”符氏驳之曰:“如古文《尚书》见诸《儒林列传》,康氏谓献王恭王世家何以不载,《左传》见《十二诸侯年表》,康氏乃谓《儒林列传》何以不载,岂《史记》记载必须一事两见,始得为信据乎? ”
又云:康氏谓“孔光、龚胜、师丹皆大儒.知《左传》之伪,故不肯助刘歆。”符氏驳之曰:“康以龚胜、师丹反抗左氏立学,遂加以‘知其伪’三字,此真莫须有之狱,何足以服人 之谓也。且考龚胜、师丹无伪《左传》之说,不但不以为伪,且彰明较著引用其文”云云,并历举十七证以驳康氏,文繁,今不复录。
符氏尝谓清光绪十七年夏四月,南海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新学者,新室之学也;伪经者,古文经传咸伪也;考者,考群书,以证其伪,距其学也,其意若曰:“古文生于赝鼎,古书假于毛亨,《说文》原于伪学,歧路有歧,岂可信哉。”符氏总驳之曰:“《公》、《谷》、《孟子》之文,《大传》、《外传》之作,《繁露》《新序》之篇,今文家奉为圭臬者也。顾其说佚书,述左氏,稽六官,往往而有,是故古文之同乎今学也,正诸先民而不妄,异世以俟达人而不误者也。”
主要评价符氏之作,敢于驳康氏之书,诚较昔日一般反康者徒以“非圣”、“狂妄”、“我不信”等无根之言,可谓信而有据者矣。余尝持符氏之作以示钱玄同氏,借征其对符氏此书之意见。钱氏谓;“符氏之作,我不能同意,但其举证立说,余今尚无具体之例证以驳其所驳者,暂不能有所论评,使假我数年,当发其覆也。”而钱氏逝已念载,则今古经学之谳,孰将为之决定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