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文庙大成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邢台市顺德路北段西侧市政府院内原有一处高大的古老建筑,这就是文庙大成殿。

邢台文庙,唐代称文宣王庙,宋、元时统称孔庙,明、清称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位居于全庙的中心。殿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造在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通体七楹,面阔二十一米;前后三跨,进土十五米。单脊歇山顶,飞檐四起,檐下斗拱三跳六铺,脊上二鸱吻东西对列,整个大殿造型,庄严肃穆。

顺德府文庙的始建时间,据《顺德府志》载:“建自唐,寻废”。邢台在唐初已为上州,按朝廷规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文庙。此庙在唐末荒废后,宋代多次维修。到了元朝建国之初,忽必烈提倡尊孔,“诏修天下孔庙”。于是,顺德府文庙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得到重修。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和成化六年(公元1470),又曾先后两次,由知府亲自主持扩修文庙大成殿。正德元年(公元1506),又修建了文庙灵星门,并加筑甃泮池石桥。到了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进士出身的嵩县人王守诚做顺德府知府,到任不久即倡议“拓地扩修文庙”,加筑了四周的围墙,遂使邢台文庙的规模渐臻完备。入清以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又于文庙灵星门左右增建门楼,气势更加宏朴。

大成殿是文庙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时代,也是知识分子设馔祭孔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各府、县的主要官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学童入学和年青知识分子考中秀才后,也要到文庙行“释菜”礼。

顺德府文庙中其他建筑均已被毁,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大成殿移建于达活泉公园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