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叶Furongye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
[历史]
芙蓉叶始载于《图经本草》,称为地芙蓉。李时珍曰:"木芙蓉处处有之,插条即生,小木也。其干丛生如荆,高者丈许。其叶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者,冬调夏茂。秋半始着花。花类牡丹、芍药,有红者、白者、黄者、千叶者,最耐寒而不落。不结实。山人取其皮为索。川、广有添色拒霜花,初开白色,次日稍红,又明日则深红,先后相间如数色。霜时采花,霜后采叶,阴干入药。"结合《植物名实图考》时该植物形态描述及附图,均与现时所用木芙蓉相符。
[原植物]
木芙蓉别名:三变花,地芙蓉,芙蓉(福建、广东),胡李花(江西),拒霜花(贵州)。
Hibiscusmutabilis L.─锦葵科 Malvaceae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树皮灰白色,茎被星状毛及短柔毛。叶大,互生,宽卵圆状,基部心形,直径10~20cm,常5~7掌状浅裂,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具星状毛茸,尤以叶背较多,主脉7~11条,叶柄长6~18cm,密被短柔毛。花大,径7~9cm,单生于枝端叶腋;花梗长5~10cm;小苞片8,线形,较萼略短;花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苞片及花萼均密被黄褐色绒毛;花瓣5或重瓣,宽倒卵形,顶端浑圆,边缘微波状,基部连合,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玫瑰红色;单体雄蕊;雌蕊1,子房5室,柱头5裂。蒴果扁球形,直径2.5~3cm,被黄色粗毛及绵毛,果瓣5。种子多数,肾形,有长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路旁或水边砂质壤土上,栽培或野生。
分布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等省。
[性味及功效]
味微辛,性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痈肿疮毒,淋巴结炎,阑尾炎等;外治痈疖脓肿,烧烫伤等。用量:10~30g。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采制]
夏、秋季采完整无缺损的带细枝青叶,将枝端扎成1公斤左右的小把,充分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体被灰白色星状毛。叶片大,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状心形,直径10~20cm,掌状3~7浅裂,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钝齿,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叶柄圆柱形,长5~20cm,径约0.3mm,黄褐色。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辛。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由一列长方形、类圆形细胞及类圆形大型粘液细胞组成,大小不一,外被薄角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偶见粘液细胞,表皮上有星状毛、簇生毛、单细胞非腺毛及腺毛。毛茸及气孔以下表皮为多。栅栏组织由一列长柱状细胞组成,约占横切面1/2,海绵组织疏松,散有草酸钙簇晶。主脉向两面凸出,以下表皮处突出明显,近上、下表皮处均有5~6层厚角细胞,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断续成环,以维管束上方之纤维束为大。皮层薄壁组织中散有粘液腔及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以韧皮部及维管束鞘处为多,簇晶直径可达33μm,有时可见方晶。
芙蓉叶横切面简图(×33)
芙蓉叶横切面xiang 详图(×72)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表皮较平直,并可见大型粘液细胞。不定式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非腺毛三种,壁均木化,星状毛及簇生毛甚多,2~35分枝,每分枝为单细胞,长40~358μm,单细胞非腺毛长83~165μm,腺毛有两种,一种腺头为3~4细胞组成,直径约30μm,柄单细胞,另一种腺毛鲜黄色,头部单细胞,腺柄由15~24个细胞组成,长360~570μm,近基部的细胞多扁圆状。
芙蓉叶表面观(×169)
1.星状毛及簇生毛 2.非腺毛 3.腺毛 4.下表皮细胞气孔及腺毛 5.上表皮细胞及粘液细胞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煮沸5分钟,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用:①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剂1~2滴,溶液呈现污绿色。(检查酚类)②取滤液滴于滤纸上,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淡紫色荧光,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后,呈明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2. 取本品粉末50g,加乙醇5ml,于水浴温浸,滤过,滤液蒸干后加50%乙醇溶解,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加少量镁粉及浓盐酸,溶液即呈红色。(检查黄酮类)
3. 取本品粉末0.2g,加50%乙醇10ml,于水浴中温热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2%茚三酮试剂2滴,沸水浴中加热,溶液呈蓝紫色。(检查氨基酸)
4.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1g,加50%乙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于水浴上蒸干,加甲醇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0.5ml,供点样用。点样量10μl。吸附剂:硅胶G(青岛),湿法铺板,110℃活化半小时。展开剂:苯-甲醇-乙酸(7:3:1)。上行展开,展距10cm。显色剂:1%三氯化铝乙醇液,喷雾后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
芙蓉叶薄层层析图谱
S:芦丁 1.芙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