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树义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劲硕、韩乃坚等人日前确定一个哺乳动物纲翼手目(蝙蝠)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北京宽耳蝠。该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哺乳动物学杂志》上。
由于新种的发现地位于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因此该地成为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迄今为止,仅在北京房山区的洞穴和隧道内发现北京宽耳蝠,有北京宽耳蝠存在的洞穴数量很少。张树义建议北京市政府能为北京宽耳蝠以及前几年在此发现的食鱼蝙蝠——大足鼠耳蝠成立一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濒危蝙蝠及其栖息地,特别是将有蝙蝠分布的洞穴有效保护起来。
————————————————————————————————————————
意外的发现
宽耳蝠是翼手目蝙蝠科中一个属,以前被认为只有两个种,即欧洲宽耳蝠和亚洲宽耳蝠。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树义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劲硕、韩乃坚等人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比较,发现分布在北京西南郊区的宽耳蝠与另两种宽耳蝠达到了不同种的水平。在形态方面,北京宽耳蝠比另外两种宽耳蝠体型大;耳朵外缘的耳突呈拱形突起,而欧洲宽耳蝠的耳突呈纽扣状,亚洲宽耳蝠则没有耳突;在回声定位叫声方面,北京宽耳蝠的超声波主频比其他两种略低。经过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声学的综合比较,他们证实北京宽耳蝠为一个独立的新种。
一天,张劲硕等人正和一些外国摄影是在洞穴内摄影,突然发现了一群不同的蝙蝠,便带回了研究所。可他居然发现了迄今为止第一个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蝙蝠。
据统计,中国人迄今为止命名并得到国际承认的哺乳动物只有10余种,而其中部分种类目前还存在争议。在发现和命名北京宽耳蝠之前,在全世界被发现的1100多种蝙蝠中,还没有中国人命名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