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直属于云南财经大学,是学校(相对独立)的二级办学单位,负责开展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于1997年率先在云南试点招收高职生,1998年正式招生,2000年通过云南省办学资质评估。办学八年来,已先后向社会输送了3000余名合格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学院地处昆明市西郊黄土坡昆瑞路202号,占地9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5000余平方米。园林式的建筑绿化使得校园内四季鲜花繁茂,芳草茵茵,春意盎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秀丽的校园景致、功能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莘莘学子来校学习。目前高职院以本省生源为主,并面向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海南等省对等招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余人。学院现已成为云南财经类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学院设有标准化的电子计算机实验室,拥有高性能的电脑200多台,并开通了校园宽带网,建成多媒体教室、电算会计

模拟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中西式烹饪实作室、中西式面点实作室、烹饪原料标本室,以及餐厅服务与餐饮管理模拟实验室等。构筑了完善的校外技能培养及实训、就业基地。学院设有“云南省劳动厅第130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三十余个工种的社会化鉴定工作,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师资队伍建设是强校、兴校的关键,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外出学习、内部培养煅练,高职学院已具有一支规模适中,素质精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造就了一支开拓能力强、服务意识高、协作精神好、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在师资技术力量方面,可共享云南财经大学教师资源优势和教学研究成果。

在办学思想上,高职学院学院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坚持“依托市场,实现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云南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后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以有比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来设置高职专业,近年来,又在确保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论证,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了专业设置,重新评诂并完善了教学实施计划,确定年度招生计划,办学方式灵活,人才培养针对性强,毕业生就业有保障,就业层次高。

确立并实施“德育为首,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全面素质教育”,是学院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按专业类别下设: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烹饪、旅游管理五个教研室,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务代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等八个新高职专业和会计电算化、现代营销、经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烹饪等十二个成人高职专业。形成以“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为主干,兼有“烹饪”、“旅游管理”等多专业交叉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为切实加强与行业的联系沟通,经过探索,率先在部分专业中成立了“专业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全面介入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本着“够用为度,实用为本”的原则,按照行业岗位要求指导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改造,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制定出权威性、科学性、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实施计划,这一创举将极大地现体贴近市场办学的思想,保证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与岗位紧密对接,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术人才。

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开设就业指导课,通过举办就业讲座、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搭桥铺路。多年来,我院的毕业生一直保持着94%以上的就业率,确保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学院还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玉溪红塔财政局、个旧市党校、建水县职业教育中心、昆明市盘龙区职业中学等学校联合办学,拓展了办学空间。

近年来,高职学院配合学校迎评促建工作的大局,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适度发展规模,强化教学质量监管,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走质量立校、就业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以罗建章院长、魏晓萍书记等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一手抓学院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云南成人教育优良学校”、“昆明市花园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荣获云南财经大学“先进党委”、“先进教工党支部”、“先进职工小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多次受到所属辖区的表彰。

“志存高远,不畏磨难,上下团结,求索奉献”,升格成为云南财经大学是财院全体教职工为之奋斗多年的理想,作为学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在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引导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把握发展的大好时机,高瞻远瞩,为云南的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