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瑞典科技周”闭幕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9-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二届“中国-瑞典科技周”于9月19日在京闭幕,科技部部长万钢和瑞典高等教育与研究大臣拉斯·雷琼博格签署联合声明。双方达成共识,共同推动在两国优势互补领域建立中瑞联合科学中心。

万钢在闭幕式上介绍了中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政策。他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封闭式的创新,而是开放式的创新、全球化的创新、学习型的创新。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经济、科技全球化中,在与各国的合作和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和发展。他说,中国和欧洲国家有着长期科技合作的历史,在合作中建立了互信互利的良好关系。中欧在科技发展中互有短长,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加强合作解决各自发展中的问题和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为加强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万钢表示,中国将启动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通过建立一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加强世界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他希望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一计划中,协同创新,相互借鉴,为建设更加清洁环保的世界作出努力。

科技周期间,中瑞双方在科技创新政策、材料科学、下一代通信和网络、能源环境与气候、公共卫生及中医药等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闭幕式上中瑞双方分别就材料科学、能源、下一代通信和网络、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和会议纪要。

在科技周期间,拉斯·雷琼博格大臣一行访问了北京大学,参观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共建的北大中国-瑞典科技合作中心,并与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就中瑞科技教育交流交换了意见。雷琼博格对中瑞科技合作中心的顺利进展表示高度赞赏,他说中瑞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瑞典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

来源:科技部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