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800评论:中国产宙斯盾驱逐舰,17X总计实验性制造了2艘。满载排水量8200吨。主机动力为3台乌克兰产DA80。单台:4.6米,重16吨,转速3000~3600转/分,最大输出功率达36300马力,热效率36.5%。其动力系统与美国“伯克”LM2500的差不多。辅助动力MTU-TB92高速柴油机。2台单台8000马力。联合动力总计功率约124000马力。比伯克级要多约20000马力。
但是从动力与推重比例关系来看,伯克级满载排水量9000-9200吨(A级与AII级)而17X仅有最大8200吨。显然推重比率与军舰设计形体不相吻合。
伯克级可以搭载前32,后64,总计96枚导弹。其中60%适用于防控的“标准”导弹。另外还有巡航导弹。而17X则只有“HNOG-9”型防空导弹。可以配属舰载巡航导弹。前16,后端32。总计只有48枚导弹。相当于美国伯克级弹载量的1/2
而美国伯克级驱逐舰,可以采取全方位,同步齐射,即他可以在一个时段内,同时前后实施发射多枚导弹。而17X最大同步发射只有2枚。同时不具备前后同步发射能力。
究其原因,这并不是所为“俄罗斯转化的”垂发落后美国,主要是,由于17X排水量较低,发射大推力热启动的舰载防控导弹时候,难以承受大量同步产生的后座推力。因此,17X舰必须要分开发射。而前苏联是“饱和攻击”的发起者与倡导者。
这主要由于前苏联导弹,防控导弹精确性能要比美国差,所以前苏联借助“火箭炮散布”理论,以不同角度,大批次,同步一次多数量的攻击手段,来弥补精确度的不足。而不久后,美国随后开始了“全方位,饱和防御”。
而中国垂发系统是来源于俄罗斯产品。其“HHONG-9”主要以中国早期进口的俄罗斯S300导弹为基础研制的。其尾部周视平板雷达系统,足以说明他的“血统”。因此,这种垂发系统,自身并不存在单位发射数量不足的弊端。
那么既然明明知道,满载排水低于9000吨,会导致上述问题。而在输出功率足可以满足下,为何依旧要把满载排水量,设计在一定低于8500吨?难道是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设计师,不懂得满载排水量与弹药搭载与发射平衡稳定间的关系吗?
还是说中国制造不了接近万吨的大型军舰?中国海军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制造的11000吨“郑和”号海军训练舰。难道不是一个例子吗?这说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就具备了建造10000吨级以上大型军舰的船坞与平台。因此,到今天中国造船业年年可以夺取制造总吨位之冠,可以制造全世界最大的VCCC级超级油轮。而仅制造1艘满载排水量超过9000吨级。就不行吗?
不要拿“制造油轮与军舰概念不同”来搪塞。他们同属于一种船坞是平台。中国海军1991年就拥有了可以建造大型满载10000吨级以上的军用船坞。约等同于可以制造8万吨级油轮。1993年,1994年中国分别建成了可以建造30万吨级船坞。约等于可以建造8万吨级大型航母的能力。1995年中国再一次提高自身能力,可以建造超越30万吨VCCC级船坞。约等同于可以建造10万吨级航母的能力。
因此,上述来看,17X满载排水量不足,并非制造,设计能力不足。而“中国威胁论”可能严重制约了它。担心他过于大!引起“友邦震惊”。按动力来看17X至少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9000以上。那么至少可以在安装一座32枚。也就是说至少可以把前端16枚换成前32.等于64枚。而这样一来,“中国首批制造的1万吨级宙斯盾驱逐舰”,这足以震惊欧美,更不用说我们的“一衣带水”“友好邻邦”了。免不得又要遭受更多的外交压力。
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点来看,99-2000年下水的17X型驱逐舰,十分满足了“老式驱逐舰与巡洋舰”划分标准。可算是“墨守成规”了。还好仅仅制造了2艘实验性
否则。。。。
mk800:也不要盲目悲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不见得是全部坏事,中国习惯于“小步慢跑”(反对专家的小步快跑)。所以今后在制造18X之际那就是可以用来弥补的“自我提高”。
为啥不能一步到位?明明客观条件都具备下。还要那么墨守成规吗?突破真的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