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印度和台湾的军工产业都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步的,但三者的军工发展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如今,以色列已是世界军火出口大国,稳居世界军火出口前五名之列,而印度和台湾在世界军火排行榜中却经常是进口榜的冠亚军,出口数量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三个国家(地区)的军火工业发展水平。要知道,当年,这三个国家(地区)中,以色列的综合实力是最差的,但六十年过后,它却成为了最强者,其中原因有很多,但以色列人奋发图强和居安思危的精神显然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印度和台湾的不思进取也是它们原本比较先进的军火工业彻底沦为“配角”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分三篇,第一篇是台湾。
先看台湾: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的主要弹药装备的最高年产量为:步枪139200支,机枪20400挺,82迫击炮2520门,79步枪子弹252000000发,山野炮弹780000发,82迫击炮弹2140000发,手榴弹5100000枚,60炮可月产350门,60炮弹月产10万发,而到了内战时期的1948年上半年,可月产中正式步枪13000支,轻机枪1000~1200挺,重机枪500挺,82迫击炮250~300门,60炮700门左右,步机枪子弹2500万发,82迫击炮弹10万发左右,60迫击炮弹12万发左右。这一数字即使放在现在也不算很差了,在当时也足以排进世界前二十名。如果考虑到国民党接受了沈阳等原在日军统治下的兵工厂和军工设备,以及抗战中后期及解放战争初期美国提供的大量军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其军工生产能力应该是十分强大的。奇怪的是,,国民党的军工生产能力并未因抗战胜利后的有利条件实现大发展,甚至有所退步,事实上,国民党对兵工事业,除了在1946年花几百万美元购入了一些机械设备,并设立了1个子弹厂与1个战车修理厂外,并未有大的投入,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虽然其他产业受到严重损失,但军火工业基本未受大的影响,主要技术人员除一部分留在大陆,部分出国(境)外,大部分被国民党政府以各种手段弄去了台湾。这些人里有设计出中国最早的直升机(当年也算是世界领先的了)的工程师,有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火箭炮的专家,但不知是何原因,这些即使在美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军工奇材在台湾却始终没有研制出新的武器装备,以致于直到21世纪初,台湾军方才自豪的宣布:“我们终于能制造坦克履带了(用美国钢材)”。而他们的大陆同行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以惊人的速度将八路军原本只能造边区造劣质手榴弹(后来能造山炮了,但产量不高,新四军的军工能力好象强不少,起码能造枪榴弹)的兵工厂改选成能生产各种火炮及枪械的现代化军火企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全球其他热点地区频频给美国人制造麻烦的中国制火箭筒和火箭弹,其最早的老祖宗就是在1951年3月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美制“巴祖卡”火箭筒。
当时中国的仿制品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包括途中运输时间)就已在朝鲜战场上大显神威。要说美国人也真是糊涂,志愿军当时根本就没有坦克(直到1952年6月后才有小规模坦克部队参战),朝鲜的坦克则早打光了。你带着火箭筒去前线不就是给人送礼吗?类似的故事还有:美军按建制,各部均有高炮助战,尽管当时很少有中朝空军出现轰炸美军阵地,但美军仍严格的按条令办事。结果在一次战役中,美军防线被志愿军突破,各部在炸毁或丢弃重武器后纷纷逃命。根本就没派上用场的高射炮也被扔在一边无人理会。幸好当时美军身处海港附近,上船后美军洋洋得意的望着气喘吁吁追来的志愿军战士吹起了口哨:连炮也没有,看你怎么办。没想到自大很快就付出了代价,志愿军居然用美军丢弃的高射炮平射向美军开火,当场击沉数艘舰艇(虽说都是中小型的,但鉴于美军仓皇出逃,舰上人员一定不少)。本可顺利逃命的数百美军却因毫无必要的举动白白送了性命。事后,这些高射炮又成为了志愿军重要的防空力量,这才在战场上发挥了五角大楼本想让其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换了个作战对象。
其实,国民党军工的实力原本不弱,之所以长时间的没有任何进步,根子还在执政当局。抗战胜利后原本是中国军工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但国民党挑起的内战显然很不得人心。抗战时中国处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工程师和工人们自然会竭尽全力的保障前线的作战需要,但内战就不同了,谁也不想成为屠杀同胞的“刽子手”。另外,国民党一贯的崇洋媚外也是其军事工业不进反退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政府对本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向来抱怀疑态度,总认为外国制造要强于本国制造。往往不异重金的买回一堆洋垃圾,却吝于投资于本国工业或购买本国的工业产品。在军火制造上也是如此。购买外国装备往往一抛千金,而对进口机械设备以自制军火则非常吝啬。抗战期间,由于日军的封锁,国民党的军火进口渠道基本被切断,只能依赖于本国的军事工业,这才有了抗战时军事工业的大发展,同时也培养了相当一批人才。但抗战胜利后,有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军显然看不上“汉阳造”和“中正式”,转而追求起美式装备来,“全美械”或“半美械”师一时成为热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同意提供中国90个师的美械装备,但国民党在抗战胜利时只获得了33个美械师的装备援助。重庆谈判时美国答应国民党,在国共和谈成功,中国军队统一后,再给予中国50个师的美械装备,其中10个重装备师(相当于美国师),40个美械轻装备师。但内战爆发后,美国一度威胁要中止援助,后虽因政治考虑未停止军援,但武器援助多集中于海军、空军与后勤方面,陆军装备给的不多。后国民党军在军事上连连失利,美国人不愿再大规模物资援助国民党政府,只肯采取有限援助,幻想在中国找到新的代理人,然后再施以大规模援助,这也是新桂系敢于与老蒋叫板,并在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仍不愿与中共和谈的重要原因。但当时蒋介石显然不知道美国人也是靠不住的,在军事工业的投资和管理上并没有多下功夫,而接收的日本兵工厂(包括东北原奉系兵工厂、日军新建的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等百年老厂)又几乎被“接收大员”们盗卖一空。(想来也不会有多少人对军事制造设备感兴趣,八成都到了共军手中。)国统区原有的兵工厂则在地下党的不断渗透下问题频出,工人消极怠工甚至破坏武器装备的事层出不穷。抗战时极少有的哑弹现在国军几乎每天都会碰上。
到台湾后,被迫前来的军工们显然不太愿意合作,多半是混混日子。在得到良好维护和零配件供应的情况下,花了大力气从大陆运来的蒋二公子麾下的数百辆坦克没几年就成了一堆废铁,散落在台北和台中的公路两旁。
朝鲜战争后尽管美国恢复了援助,但已被共军吓破胆了(不是解放战争,而是朝鲜战争)的国军对美国装备的信心也不太足了,更别提本国装备了。而蒋家父子此时居然又迷上了键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不惜花费巨资加以研制。问题是当年教育部送到美国去进修核物理的几十名学生虽然大多成为了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但肯回台湾的却几乎没有,倒是有不少跑回了大陆,当了“两弹元勋”。而从头做起的困难可想而知,于是原本可花在常规武器上的大笔军费都被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搞成的核武器给吃掉了。好不容易到了八十年代,台湾的核武器计划总算有了点眉目,据说1987年年底,台湾“只差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制造出原子弹”。不过此时台湾的忠实盟友美国又摆了小蒋一道,1988年1月9日,时任台湾核能研究所副所长的张宪义,携带大量台湾研究核武器的机密文件,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叛逃美国。随后,张宪义在美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上作证,将台湾研制核武器的内幕和盘托出。台湾研制核武内幕的暴光,不仅震惊了美国,也让国际社会一片哗然。最后美国也以取消对台“军事保护”作为威胁,逼迫台湾当局立即终止其核武计划,台湾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被美国人拆除。至此,台湾当局“最接近成功”的核武器研制活动再次以失败告终。
此时,在常规武器的研发方面,台湾虽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多是对美国武器的简单仿制,尽管性能数据说出来可以位列世界前茅,但实际的战斗力看看台湾屡出状况的军演就知道了。当然,这并不全是台湾的问题。为了保住台湾这个军火大买家,美国人显然是动足了脑筋,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说服台湾军方(贿赂、性贿赂、威胁取消对台“军事保护”,甚至干脆就说是交保护费。另外就是聘用台军将领子女或亲属担任军火推销商,这一招效果最好。),购买美国武器而不是想法自制。于是台湾只能一次次的购买美国早已淘汰的武器装备,并打肿脸充胖子说这些武器是国际领先的,比大陆的同类武器先进不少(尽管有些武器的升级版本在与大陆出口武器竞争中落败),至于转让技术,那更是笑话。美国人不仅开创了将民用发动机当作军用发动机销售给台湾的先例,并且其部分军售品实际效果之低也令人感叹美国奸商的胆大妄为。曾有一次台湾海军在寻找军演时因未爆炸落海的鱼雷时因军舰出现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产的),寻求渔民帮助,上了渔船上发现渔船上的雷达居然比自家军舰上的搜索距离更远,显示也更清楚(价钱可差得老鼻子了),但美国人对此却始终不予解释。在如此强劲的外来者的竞争压力下,台湾如今居然还有军事工业(尽管干的多是修理活),倒也真是奇迹了。当然台湾军工也有骄傲的时候:美国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子弹消耗过大(根据美军统计数字,2002年至2005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共消耗了60亿发左右的子弹。好象根本就没见到几个武装分子,这子弹都打那去了?打的是老百姓还是朝天上向上帝开火啊?),造成美国陆军步枪弹药严重不足,美军于2005年开始向台湾采购子弹。这充分说明台湾的军工生产水平的确比人阿三强,要知道印军到现在子弹还要向以色列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