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26日电(黄书波、李成建)济南军区某摩步团二级士官张高森没想到,曾经一度遭到冷落的司号手在“确山-2007”演习中成了团里的香饽饽。
司号手曾经是人民解放军连以上单位负责通过号声传达指挥员命令的特殊士兵,他们能够以一把简单的军号,发出包括起床、紧急集合、火力支援和冲锋等108种命令。
尽管在反映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司号手英姿勃发的身影,但现实中想当司号兵的人并不多。“谁都知道,现在部队都在强调高科技,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行当。”张高森说。
这种看法在部队相当普遍。张高森所在团的副团长、有多个单位任职经历的张忠义说:“有了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后,很多部队不再通过司号传达命令,甚至这一技术在有的单位已经失传了。”
张高森参加司号手培训时也不情愿。2000年,他在训练中受了伤,连长找他做工作:“师里组织司号手培训,连里要保证参训率,抽不出人来参加,你就代表我们连去吧。”
经过两个半月的训练,张高森按规定掌握了108种号谱,但司号手的前途似乎比他想象的还不好。从2002年起,师里不再组织司号手集训了。
张高森找到当司号手的成就感,已经是2004年了。在一次演习中,“敌人”对张高森所在连实施火力覆盖,连长的指挥电台被干扰,无法命令部队疏散。紧急时刻,连长想起了张高森,命令他发出了疏散号令。
司号不受地形和时间条件限制的特点,让张高森产生了兴趣,他开始探讨跪姿、卧姿以及运动中吹号的技巧。
2006年10月的“确山-2006”演习,让张高森和他的号大出风头。那天,导演部给团里下达某项任务后就开始电子干扰,听着电台里刺耳的音乐,指挥员们急得团团转。关键时刻,张高森的号声传出了命令。
简易通信手段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发挥的作用,让正在苦苦思索破解指挥通信联络不畅难题的参演某摩步师各级指挥员眼前一亮。
张高森所在团团长韩冰在总结教训时说:“不管土办法、洋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
团里随后加强了司号手的培训,规定每个连队必须配备一名司号手。与此同时,师里也专门组织了通信协同训练,旗语、手势、灯光、烟幕、声响等简易通信手段成为了必训内容。
“确山-2007”演习中,在“敌人”强电子干扰和己方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各类信号兵简便快捷地传达着指挥员的命令。
参加“确山-2007”演习的导演部人员对某摩步师把简易通信手段作为高技术通信装备补充的做法表示肯定,总导演王军少将说:“我们在坚定走信息化道路、依靠高科技装备提升指挥通信能力的同时,不能丢掉简易通信手段,要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