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军营大门的瞬间,忽然觉得有些眼熟:这不是电视剧《沙场点兵》中曾经出现过的那座营门吗?再向前看,高台上一辆国产新型主战坦克跃入视野,炮口微昂,直指远方,仿佛一尊坐镇营区的钢铁巨兽,虎虎生威。这里就是我们将要采访的部队--北京军区某机械化师装甲团、第一个装备第三代国产新型主战坦克的装甲团。
来到装甲团,首先要看的当然是国产三代主战坦克。进入车场,迎面的气势让人一震:排成两行的车库,一眼望不到边;近百辆崭新的坦克,浑身上下散发出王者之气。车场空地上,停着几辆涂装稍有不同的坦克。"这是刚从生产厂接回来的新型车。"主人一脸骄傲地介绍说。
从外形看,三代坦克比前两代国产坦克长出不少。与当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的三代坦克相比,新车型最显著的变化是,车体前上装甲外部挂满了反应装甲块,炮塔前部也安装了楔型反应装甲。三代坦克的炮塔正面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式复合装甲,加上炮塔原有的装甲,厚度非常厚,再加上反应装甲,防护能力显然又得到了大幅提高。
爬上炮塔顶端,两个圆形的舱门分列左右,左侧炮长舱门前是炮长瞄准镜,右侧车长舱门前则是一具车长瞄准镜。当年三代坦克首次亮相时,炮塔顶部的种种设备曾引起人们不少猜测。今天,大多数的军事爱好者已经知道,位于炮塔中后部的,是一具横风传感器,用于测定横风风速,修正火控参数。炮长舱门后的方形装置,是著名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而车长舱门后的蘑菇状设备,则是不少人梦寐以求想搞明白的东西。拧下蘑菇状的铁罩,发现里面是一组光学反射镜,原来这是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的一部分。随着各种先进装备的入役,探测和攻击距离大幅度提高,敌我识别也成了一个大问题。现在,坦克进入战斗状态时,乘员只要拧下铁罩,升高识别器位置,识别器反射对面射来的激光,便可以实现敌我识别。
钻进炮塔,第一感觉是空间狭小,似乎与老式坦克没有太大区别。然而战斗室中的彩色液晶显示屏似乎在提醒我们,这是一辆装备了车际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坦克。战斗室左侧是炮长的位置,右侧则是车长战位,两者之间是足以击穿M1坦克正面装甲的125毫米炮的炮尾,再往下是自动装弹机。模拟操作了一遍,动作轻松顺畅。坐上炮长位置,双手握住操作手柄,两眼贴近火控系统目镜,清晰地看到一棵白杨树,毛毛虫一样的花穗儿,随风微微颤动。车长告诉我,那大概是在1公里外了。视场中央是一个圆形的环,用于火控系统自动瞄准射击;圆环下面是一个三角形的箭头,供手动射击时瞄准使用。车长观瞄系统中,看到的是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是,车长观瞄仪具有360度的周视能力,而且紧急情况下可以超越炮长,直接操炮射击。驾驶室的舱门不大,我们这些菜鸟钻进爬出时显得有些笨拙。驾驶室内空间尚可,只是高度略显局促。
接下来发动坦克。可以使用多种燃料的内燃发动机声音轻快,体积庞大的坦克微微一颤,便开动起来。虽说坦克高速行驶起来颠簸不已,但透过观瞄仪看到的景象却稳定如常。操纵炮塔,将视场中的圆环压住目标,大约不过2秒钟的光景,火控系统便进入自动跟踪状态。此时,不管坦克如何颠簸,目标位置如何变化,坦克炮口始终稳稳地指向目标。如果此时按下击发按钮,炮弹一准会在目标正中穿个窟窿。带有自动跟踪系统的稳像式观瞄仪,果然名不虚传!
与"老坦克"的对话
真正了解坦克的人,莫过于那些驾驭"陆战之王"的坦克手。说起自己的"坐骑",装甲团的官兵们总是满脸的骄傲,那些被戏称为"老坦克"的资深坦克手,更是感慨万千。
在装甲团的模拟训练中心,我们遇上了第一位有机会"海聊"一番的"老坦克"--栗志军。这位一脸憨厚的三级士官有12年军龄,是装甲团出了名的射击教员,据说从首批工厂接车开始,就一直在三代坦克上"混",大大小小的新装备演示、打靶表演出场无数,几乎所有的军委领导都看过他在三代坦克上的火炮射击表演。尽管看上去性格有些内向,但一聊起三代坦克,栗志军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除了三代,使过别的车吗?"
"用过59,好多年了。88也试过,不过那是人家的车。"
"和59比,三代到底怎么样?搞过实车的对抗吗?"
"那没法比。谁愿意拿59跟你比?铁定要输,丢不起那人。"
"三代最好的地方在哪儿?"
"当然是火控了,稳像的,瞄起来舒服得很,就像步枪的有依托射击,想跑靶都难。再加上自动跟踪,激光测距,横风装定什么的,全都自动完成。也就那么2秒吧,反应太快了!这要打起仗来,哼哼!"
"你打过多少实弹?听说新装备训练大部分都是枪代炮、榴代穿(为节省经费,用枪代替炮、榴弹代替穿甲弹的打靶训练方法)?"
"没有的事!俺和俺营长打过400多发弹,今年打的全是穿甲弹。"
"你打实弹命中率多少?跑过靶吗?"
"从来都没跑过靶。你想,这么好的火控系统,哪里会跑靶呢?"
"从没跑过靶?那你打的最多的是什么状态?打过动对动吗?打过夜间射击吗?"
"打得最多的是动对静(指运动中射击静止目标),动对动(指运动中射击运动目标)也打过,对靶场要求太高。其实,有稳像、有自动跟踪,动对动和动对静差不多;有热成像,夜间和白天也差不多。"
"射击时的距离是多少?最远打过多远?"
"一般也就XXXX米吧。在内蒙古演习的时候,俺们团有人在XXXX米上打中过目标。"
"XXXX米?是直瞄射击还是半直瞄射击?"
"当然是直瞄!三代火炮的弹道性能没的说。"
"训练好一个炮长,最少要打多少弹?"
"三代的火控简单,咱还有模拟器,练上几十小时,打几发实弹体会一下。有两次实练就可以锻炼出一个成熟的炮长。"
"那车长和驾驶员的训练呢?"
"都有模拟器,训得差不多了再上车,快得很!"
看到我们聊得起劲,团首长又找来了几个"老坦克"。既然大家都说三代坦克打得准,我们便追根挖底地问到底有多准?于是,我们听到了这样两个小故事:
一次实弹射击训练,炮长郝玉燕瞄准后,正准备击发,靶子却突然被风吹掉了一半。高手舞剑,妙处存乎一心,郝玉燕毫不慌张,凭着感觉稍加修正,击发,靶子应声炸裂!
某次演习,坦克一连的108号车做汇报表演,课目是高速行进状态射击静止目标,打氢氧靶(靶子灌注氢气,命中后便可爆炸)。当时坦克挂着最高挡,风驰电掣一般。炮长有条不紊,迅速瞄准、测距、击发。靶子没爆炸!没有命中?再次击发。还是没爆炸!车长于理急了,超越射击,击发!依然没有看到爆炸!顷刻间打出3发弹,难道都没有命中?谜底在演习后才被揭开,原来是氢氧靶中的氢气漏掉了,当然怎么打都不会爆炸。但靶上已经留下3个弹孔,1发正中靶心,另两发距靶心也只有5厘米。
"海聊"了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到场的"老坦克"们不是炮长就是车长,竟然没有一个驾驶员!细问之下,又长了一把见识。原来,在坦克车组中,驾驶员属于"低级工种",用"老坦克"们的话说,开坦克不像开汽车,驾驶员只要把准了方向,闭着眼开都问题不大,一般的小沟小坎一冲就过去了。炮长就不一样了,既要眼快更要手快。你想,战场上两辆性能相近的坦克对阵,谁都挨不起对方的一发炮弹。谁能先发现、先瞄准、先击发,谁才可能先命中。战场上,炮长的手中掌握着全车的性命,要是做不到首先开火、首发命中,大家都要玩完儿。至于车长,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保持与上级和友邻的通信联络,又掌握着360度的观瞄能力,紧急情况下还要超越炮长直接射击。所以说,炮长和车长是乘员组中的"高级工种",而车长大部分也是从炮长成长起来的。
虽说现场没有驾驶员,不过,对我们这些"菜鸟"来说,让"老坦克"们说说三代坦克的机动性也问题不大。
"三代的机动性到底怎么样?'趴窝'的时候多吗?"
"那是没的说。到了演习场上,三代一开起来,老59跟都跟不上。就说过个小沟小坎吧,59得先踩脚刹车,慢慢爬过去;三代可不用踩刹车,只要一给油,加速,一下子就冲过去了。在草原上撒开跑,连'三菱'越野车也没戏!咱团车子保养得好,用得仔细,从来不会'趴窝'。"
"我们钻过车里,够挤的。这要是开起来,一颠,再加上闷热,可够难受的。"
"三代车重,悬挂也好,开高速比59稳多了。要说难受,好多人都以为坦克兵比步兵舒服,起码不用行军走路。其实,坦克兵比步兵更辛苦,不信你关上舱门,开上百十公里,到时候只怕你爬都爬不出来。话说回来,坦克不是轿车。装甲车能好点,轮式的更舒服。可到了战场上,它们的皮薄,坐在车里不踏实。咱就不一样了,2000米开外,别人拿咱没脾气;等到了2000米,咱还能让他活着。到时候,还得靠咱冲锋打头阵。你说生存重要还是舒服重要?"
谁是王者?
聊得正高兴,刚刚开完会的团长也赶来了。装甲团团长高继安,上校军衔,一条铁塔般的汉子,就像他指挥的坦克一样。在装甲团,高团长自然是资格最老的"老坦克"了。姜还是老的辣,聊起来那就是不一样。
"白天没法体会夜战,您能不能说说三代的夜战能力?"
"热成像观瞄仪看到的情景有点像黑白电视,白天晚上都能用。大雾天、沙尘天,看得清清楚楚。"
"最远能看多远?"
"这不好说。不过可以告诉你,在内蒙古草原,有天晚上,我甚至看到过3公里外的野兔!"
"三代和59比起来,一辆能打多少辆?"
"那可没法比!2000米以外,我打59手拿把攥,59要到1000米才能开火,我的机动性又好,这中间能打掉一个连的59,我还是好好的。"
"要是和台军的主战坦克打呢?"
"台军的坦克相当于战后二代,我是三代,打起来它不是对手!"
"和国外最先进的三代坦克打呢?"
"它能打我,我也能打他,性能上我不吃亏。真打起来还得看人,我的兵个顶个,跟谁打我都不怵!"
"咱们的装备列装晚,训练时间短,跟人家比不吃亏吗?"
"和外军相比,我们的考核标准还是相当高的。即使按这样的标准,我们全团的优秀率也不低于百分九十!"
团长的话让我们心中一动:如此先进、复杂的装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其中的奥妙在哪里?记得刚参观完新型主战坦克后,一个战士细心地擦掉了上面的脚印,让我印象深刻。深入战士们中间,就更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新型坦克的感情。据说,当初刚接车时,战士们为保养车,都不舍得穿鞋子,坦克内外擦得纤尘不染,穿着白袜子上去,下车还是白袜子。团里也把新型坦克当作有生命、有情感的士兵,为那些性能突出、立下功劳的坦克颁发了"实力车"的奖牌!像1连的108号车,2连的210车,3连的308号车……
于理曾是108号车的车长。这个机灵鬼似的小伙子曾在电视剧《沙场点兵》中露过一小脸儿--在"猛虎旅"的誓师大会上,于理代表战士们表下了必胜的决心。可是,前两天因为连里接装新车,108号车被转交给兄弟连队。说起几年来朝夕相伴、生死与共的"钢铁兄弟",于理还是一脸的不舍得!
当初,第一批新型坦克装备团里的时候,还是三无状态--一无教材,二无训练器材,三无人才。怎么办?当然是迎难而上!团党委在全团范围内挑选和培养优秀人才,承担换装第一线的重任。5个月后,60余万字的新型坦克射击、通信、驾驶三大专业教材问世了。不久,军官训练中心建成了。这是团里自筹资金兴建的,训练中心专门为新型主战坦克通信、射击、驾驶三大专业模拟训练和仿真训练设立了独立的教室和训练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团里和某坦克学院联合开发的多媒体通信仿真训练软件,看到了驾驶员、炮长训练模拟器。战士在电脑和模拟器上就可以掌握新坦克的操作技能。训练走上了"快车道"。
在装甲团官兵的手中,三代坦克被他们"玩"活了。
在修理连,我们见到了被称为"火炮神医"的杨富华。他设计的专用工具,将新型坦克火炮身管前抽更换作业,由需要7-9人至少工作2小时,改进到2名炮工带领乘员工作40分钟左右。这在战场保障方面可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团长告诉我们,像杨富华这样技术独到、学有专长的优秀士官,已经成了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一线骨干。现在,正在使用的坦克驾驶模拟器、驾驶窗快速启动扳手、快速履带连接器等许多设备和工具,都是装甲团官兵自己研制发明的,有7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厂家来团里征求新型坦克使用意见时,官兵们一下提出121项改进意见。短时间内就对新装备研究得如此透彻,让专家们大为赞叹!
短短数年时间,装甲团即整建制形成战斗力!多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去年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用团长的话来说,他们就是"拳头"上的"尖"。
傲视天下,舍我其谁!
知道谁是战场王者吗?
在这个装甲团,我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