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印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资料)
点击浏览更多军事图片
据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24日报道,在“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联合研制工作获得成功之后,俄罗斯-印度“布拉莫斯”航太导弹公司目前正在加紧研制“布拉莫斯”极超音速导弹,并有可能在未来5至7年内问世。“极速导弹”技术正在成为美国和俄罗斯军事游戏的新领域。
“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资料)
俄印共同研制极速导弹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得名于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及俄罗斯的莫斯科河。它最低可以在距离地面仅10米的高度,以2.8马赫(即2.8倍音速)的速度进行掠地式飞行。这一巡航速度比美国制造的“战斧”亚音速巡航导弹的速度快了将近3倍。
俄罗斯和印度于1998年联手成立“布拉莫斯”航太导弹公司,共同设计、发展、生产“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并共同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推向国际军火市场,向国际客户推销这种新型导弹。
目前,海基舰射型以及陆基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在成功试射之后,已经相继进入印度海军与陆军部队服役。“布拉莫斯”航太导弹公司目前正在继续研制和完善空射型及潜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双方认为,前期的合作成果证明,双方可以研发出速度更快的极音速导弹。据一名印度防务官员透露,俄印两国已经决定在近期着手研讨极超音速导弹项目计划的具体细节,未来的“布拉莫斯”极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将比音速快5倍。他还透露说,俄-印“布拉莫斯”生产联合体将在未来5到7年当中完成“布拉莫斯”极超音速导弹研制工作。
舰载发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资料)
是NMD的克星
“极速”导弹,或“极超”导弹,是指“高超音速”导弹。即速度超过音速5倍以上,或者说是飞行马赫数(M数)在5以上的导弹。从军事意义上讲,“极速”导弹的出现将给军事领域带来一场新变革。
首先,“极速导弹”被认为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克星”。换句话说,以往导弹防御体系的作用将可能丧失,这简直就等于封杀了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其实,NMD的效果一直受到质疑。美高层早就有人认为,NMD纯粹是“白糟蹋钱”,因为拦截导弹“如同浩瀚太空里击中一颗子弹”。
国际观察家也认为:“美国试验结果表明,NMD防御导弹的有效性只有二三成,且只能迎击短程导弹,对穿过大气层的中长程弹道导弹无法防御;而成功拦截80公里高空的短程导弹,只相当于一个慢垒球,真正的拦截该是10个国家级曲线球!”
对一般导弹如此,而对极速导弹来说,NMD更是显得脆弱。“极超音速巡航导弹”,比一般固体燃料推进的导弹快得多,超过音速5倍以上,并能在外层空间和地球大气层之间飞行。它的轨迹十分独特,不仅可以按弹道轨迹超音速飞行,还可以在大气中灵活自如地改变飞行轨迹,所以能突破任何未来的反导系统。很显然,“极速导弹”将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发展核武器的思路,会用低成本的方法使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变得“毫无价值”。
美国也在搞极速导弹
目前,除了俄罗斯在研制极超音速巡航导弹外,美国也在研究有“超级巡航导弹”之称的极超音速巡航导弹。据称,一旦研制成功,它的飞行速度将是目前美国所使用的导弹的10倍,它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点发射,两个小时之内击中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
据美国媒体报道,该导弹有望在明年进行试验,但真正部署可能要到2010年。这种“超级巡航导弹”依赖于美国在“超音速冲压喷射装置”技术上的进步。它是一种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发动机,使用这种发动机的飞机从旧金山飞到华盛顿只需要20分钟。
《国际飞行》杂志的美国编辑格拉哈姆·瓦维克指出:“新导弹基本上可以在两个小时内打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而现在的巡航导弹要发动远程打击的话,必须用B-52携带,从开始计划到击中目标,至少需要24小时。所以美国希望寻找一种更迅速的解决方案。这样,如果他们知道本·拉登在某个咖啡馆里品咖啡的话,两个小时之内导弹就会落到他的头上。” (曾扬)
背景:技术突破靠“超燃”发动机
导弹飞行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其心脏——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对导弹的影响太大,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一直将其看作高科技最密集的精品,作为保守机密的重中之重。美国在其他费用减少的情况下,仍一直增加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经费。
“极速导弹”技术要取得重要突破,需要科学家们一直设想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能够研究成功。“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与技术难点有:燃料的喷射、掺混、点火和燃烧;燃烧室的设计和试验技术;发动机与机体(弹体)的一体化设计;耐高温材料和吸热材料。
据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所“已完成一种超高音速飞机的革命性设计——‘超速飞翔’”。它是用氢做动力,时速近6700英里,即M=10,在2小时内可飞到全球任何位置。其关键是解决了“温度”问题,采用在大气层边缘,“像石片掠水的跳跃”——“沿正弦波航行路线”飞行:先穿越大气层到13万英尺的高空,关掉引擎滑翔降回大气层表面,再启动吸入大气助燃推进的引擎,飞跳回太空,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热负荷,如此往复,直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