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6年毛泽东去世的时候,俄罗斯和中国大多数人认为俄罗斯更有优势成为全球技术产业大玩家。然而在毛泽东去世后,是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促进越来越富于竞争力的产业,并让大批民众脱贫。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和越来越多的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全球玩家,而俄罗斯领袖很少讨论这些领域。
俄罗斯自从1998年8月以来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卢布的贬值和石油价格的上涨。儘管有了石油收入的横财,但俄罗斯自普京上台以来的增长率一直比大多数前苏联国家低。
为什麽结果和多数人的预测相反呢?
许多分析家援引“初始条件”,但基于大量农民没有得到社会福利系统覆盖,海外侨胞的投资或以农业改革开始等的解释经不起对比考验。其他条件类似的国家也没能赶上中国的增长。
其他人强调专制领导提供的稳定环境。但如果政府管理是关键,那国有部门应该是中国成功的基础而不是拖经济后腿的锚。我认为关键的区别在于中国和俄罗斯融入国际经济的品质。中国拥抱全球化和一体化,俄罗斯仍然保持戒心,处于週边。
俄罗斯的经济开放,但出售自然资源和武器没有产生多少通往高附加值生产的联繫。俄罗斯的经济一体化是“薄”的。中国的一体化是“稠”的——它包括技术链结的连写和整个产品迴圈的参与。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俄罗斯自从1993年以来就和成员身份差那麽一两年,主要因为它的经济很多在WTO范畴之外。
这些不同之处影响了内部政治。中国稠稠的一体化促进捍卫和扩大改革开放政策的地区、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由于企业家、官员和投资者在亲改革领袖的帮助下从开放得益,经济缩减一再被抛弃。俄罗斯薄薄的一体化没能产生多少力量角逐经济主导管理的延续。
中国人把全球化描述为克服数世纪以来的相对落后的大好机会;俄罗斯精英把全球化等同于美国化,常常把它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威胁。
为什麽中国精英拥抱全球化而俄罗斯人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我认为答桉在于历史遗留问题于政治经济条件的相互增强。
邓小平的开放政策在中国的文革之后,开始中国改革的既不是自信的执政精英,也不是一群投资旧体制的政策知识分子。共产党仍然掌权,但接受新的经济办法。
相反,苏联1928至1931年的文革创造了一种新精英,他们掌权直至七十年代,而且给下一代留下经济自给自足和超级大国神话。俄罗斯的精英传承自明确拒绝西方和国际主义的史达林派系。当戈巴契夫发动改革时,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一个同等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人不仅对西方持矛盾态度;而且他们认为西方没有什麽可教他们的。
当中国和俄罗斯都成为大出口国,出口性质的差别就很明显。中国是全球製造中心。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国,製成品佔出口的10%不到。
在八十年代,两国都权力下放。在中国一些地区,结果就是快速的经济发展。地区和企业争夺资本,工人争夺工作。中国是经济成功源自严酷竞争的例子。当俄罗斯的地区在九十年代获得建立经济特区的机会,它们製造了一阵特殊商业特权、避税以及黑市安排,而不是工业发展。如今地区发展取决于克里姆林宫的批评和资金。
国际联繫帮助中国在教育和科研领域超越俄罗斯。
中国拥抱全球化并深深融入国际经济是它崛起成为商业和製造业大国的关键。俄罗斯对一体化的抵制让它难以战胜对资源的依赖。当俄罗斯领袖提出需要效倣中国政策时,他们强调的时强大的政府控制而不是中国早期成功所以来的地方和区域经济活动多样化及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