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铁血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回帖,认为中国的强5战机不但性能落后,而且防护力也很差劲,很可能连重机枪子弹都挡不住!我看了之后有点郁闷!总觉得这个观点太片面了,过分贬低和小看国产的强击机的性能了!于是我开始到处查找相关资料核实,可惜非常郁闷的是,尽管强5这一款即将被淘汰的国产战机性能资料和图片都不少,可是就是没有具体的防护装甲厚度数据,或者在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实际作战中一些可以作为参考的战例。昨天为了这个事情还在我们血狼兵团内部召集军事“专家”们一起讨论这情况。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坐舱周围有5毫米厚度钢板的数据,而且没有网络上的直接资料可以证明,只是以前看到过的记忆中的数据。可是只要我们军队现在已经退役的56式半自动步枪在射程大约400米以内就可以击穿6毫米厚度钢板,这还是我学校军训的时候教官和我们说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数据不是很真实。现在我只能通过一些间接证据来证明中国的强5战机防护力应该不会差劲到连重机枪子弹都挡不住。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强5是在件,原来的机头进气设计被改成了两侧进气,这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同时加装了座舱装甲。因此强-5实际上是全新的机身加上米格-19的机翼、尾段组成的。由此可见强5战机比原来的国产歼-6战机的防护力肯定要强一些的,毕竟歼-6主要执行空战任务,而强5要执行的是面临猛烈防空火力的低空对地攻击任务。任务的不同决定了两种战机防护力在设计上的侧重点的不同!作为强击机的强5防护力超过歼-6大家应该是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另外歼-6战机也就是前苏联的米格-19战斗机,其还是在原来朝鲜战争中闻名世界的米格-15战斗机(绰号“柴捆”)和后来的米格-17(绰号“壁画”)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尽管米格-19(绰号“农夫”)已经是超音速战斗机,可是和米格-15和米格-17亚音速战斗机还是同属于第一代战机。其研制和发展背景是相通的。
也就是说这三种型号的的米格战机在性能和特点上有区别,可是也有相同点。相同点就是什么基础上研制而来的。中国是在60年代初期,在国产歼-6战机(仿制前苏联的米格-19超音速战机)基础上重新进行机体设计,在改造设计中,为了提供良好的对地观察条机体比较坚固,关键部位都有装甲防护。我还清楚的记得在《航空知识》杂志90年代有关介绍中国歼-6战机的文章中特别指出,其可以低空攻击类似坦克一类的地面目标,因为可以凭借歼6战机两个有利的条件:一是歼6装备的30毫米的航炮,可以击穿坦克顶部和后部装甲薄弱的部分。二是歼-6战机的关键部位都有装甲防护,可以抵挡地面防空火力的射击。
但是也没有给出具体可以抵挡多大口径的枪弹或者炮弹的攻击。同时我在一些描写中东战争的书籍和资料中,看到阿拉伯国家在战争中比较频繁的使用过米格-17和米格-19战斗机实施低空对地攻击任务。这样看来《航空知识》杂志上所言非虚,正是因为米格-19等战斗机具备了一定的防护力才能有资格和条件去实施比较危险的对地面目标的低空突击任务。要不战地空军指挥官也不会这么放心地让自己的飞行员和战机去冒险和白白地消耗掉。不过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飞行员驾驶地米格-15战机在面对装备12.7毫米口径航空机枪地美军战机的较量中,曾经有个一架战机被击中52处还安全返回机场的真实战例。而90年代披露的资料中前苏联红军飞行员还驾驶一架中弹100多处的米格-15安全返回机场的战例。由此可见米格-19战斗机的“爷爷”米格-15的防护力是很不错的,至少在面对12.7毫米口径机枪的时候。
如此看来,通过这些间接证据,米格-19战机或者说中国的歼-6战机其关键部位应该能够抵挡12.7毫米口径机枪的攻击。这么分析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最保守的估计在中国歼-6战机也就是米格-19战斗机基础上发展而来,还加强了坐舱防护能力的中国强5战机其关键部位应该绝对可以抵挡12.7毫米高射机枪或者重机枪的射。
最后还有一个间接的证据,就是我的一个好友的父亲曾经是中国强5战机的地勤人员。听他父亲说强5的防护装甲可以抵挡20毫米口径的高炮直接攻击。所以中国的强5战机是应该至少可以抵挡地面上12.7毫米口径的高射和重机枪的攻击的。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