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各级质检部门迅速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层层狠抓落实。目前,各方面目标推进顺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据悉,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系统全面动员,全力出击。截至目前,已有24个省、区、市召开了质量工作会议,21个省区市举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各地都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总局机关、两委和各直属检验检疫局、省区市质量技监局共抽调2500多人,组成508个工作组,深入基层,靠前指挥,有力地促进了整治行动的开展。从8月下旬至今,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4.3万人次,检查生产单位12.4万家,捣毁制假窝点1100多个,查获货值1.5亿元,查获案件1.5万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处理72起。总局挂牌督办的16个大案查处工作进展顺利。
围绕国务院确定的重点目标,由质检部门承担的三个专项整治已取得明显成效。在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截止9月底,有9.6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取证比例达到79%;有12万家小作坊签订了责任书,比例为66%。在消费品等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已有3.5万家消费品生产企业建立起质量档案,比例达到78%。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面,对3.2万批符合条件的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对1万多个出口食品原料基地进行了清理,比例达68%;对截获的64批非法进口敏感货物,100%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同时,对出口食品、玩具等生产企业进行了清查,对买卖检验检疫证单行为组织了专项查处,对出口果园、水果包装厂、宠物食品、饲料等生产企业开展了注册工作,对出口食品相关企业提高口岸查验比例,暂停了一批质量不稳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
各地质检部门结合实际,在整治行动中创出了特色。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省联动,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对四省交界处的白酒小作坊进行集中整治。江苏省针对电线电缆产量居全国之首,但无证生产和使用无证产品等问题突出的情况,对电线电缆企业开展了专项整治。山东会同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对葡萄酒集中产地开展了专项整治。安徽对淮北的豆腐作坊专业村进行了集中整治。辽宁、吉林、上海等地采取龙头带动、自愿合作、协会推动、股份联合和区域集中等办法,使小作坊整治取得实效。广东、福建等地对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出口玩具生产企业开展地毯式检查,对不合格企业取消出口资格。河北检验检疫局对出口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对报检公司实行100%承诺制。山东检验检疫局为实现3个100%目标,自己提出了15个100%的措施要求,这些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检验检疫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