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冰面驰骋 一个能低空飞行 沈阳造机器人将赴南极科考
在即将开始的第24次南极科考中,“冰雪面移动机器人”和“低空飞行机器人”将作为两名特殊队员,加入这次探险。
10月9日,记者了解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全程参与了南极科考机器人的研制。
“冰雪面移动机器人”和“低空飞行机器人”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手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研制。在南极,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测量南极冰盖边缘运动,探知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冰盖的影响等。据悉,这是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首次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将对极地机器人今后的研制起示范作用。
“冰雪面移动机器人”是个体重超过200公斤的“大块头”,以电能驱动,外观像一台带有升降桅杆的坦克。在25公里的作业半径内,它可以自主跨越冰面裂缝,翻越雪坡和雪丘。这个“大块头”还是个大力士,身上搭载重约40公斤物资的同时,还能拖曳重达100公斤的设备。据悉,在赴南极考察时,“冰雪面移动机器人”将搭载一个高精度的DGPS(即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和一套“五要素气象观测站”,同时监测所在地区的风向、风速、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情况。
相比之下,重约20公斤的“低空飞行机器人”显得轻盈小巧,它外观像一架小型飞机,仅能载荷5公斤。不过,它飞起来时速却能达到50公里—100公里,而且可以持续飞行1小时,抗6级风。此次赴南极考察,这只小巧的“低空飞行机器人”除了要考验自身的素质外,还携带了一台观测海冰的红外辐射计和一架航拍照相机。
在南极恶劣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下,有了这两个科考机器人,不但可以降低极地科考的风险与成本,而且还能提高效率,扩大科考的覆盖范围与可达区域。(记者 郭宏颖 实习生 刘体)
来源:沈阳晚报